首页水族水族文艺正文

水族斗角舞的特色

发布时间:14-12-13

“斗角舞”是表现两条牛斗角的民间舞蹈,流传于贵州都柳江上游三都一带水族居住区。牛是农民不会说话的忠实朋友,过去,牛是农耕劳动的重要生产工具。因此,千古以来,农耕民族都喜爱牛,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歌颂牛,表达爱牛的心情,寄托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祈愿。一些民族还有与牛有关的风俗和节日。中国民间舞蹈中,汉族有“水牛舞”“牛灯”,壮族有“春牛舞”,侗族有“逗春牛”,白族有“耍牛舞”。苗、侗、瑶、布依等民族有斗牛的风习,仫佬族有敬牛的习俗和“牛王节”,而水族则创作了与众不同的“斗角舞”。水族的祖先是古百越人的一支,他们善种水稻,热爱耕牛,看到毗邻的苗族、侗族新年斗牛时,虽也喜欢,但又不忍心让牛斗得伤痕累累。于是他们想出了以牛角道具代牛,两人持道具表现两牛顶角相斗,作竞技表演的办法,因此,就叫作“斗角舞”。

少数民族“斗角舞”:又叫“斗牛舞”,相传远在明朝初年,水族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脏”祭祖的场面,既热闹又隆重。水族因为穷,没有水牛,于是用竹篾编成斗笠,用木头削成水牛角的样子,安在斗笠顶端两侧,做成牛头,两人各拿一个,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