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纳西族纳西族风景正文

束河八景之龙门望月

发布时间:11-11-16

束河的月亮,不黄也不白,是赶马人的叶子烟熏过的,是土法炮制的包谷酒浸泡过的。

传说,有一种鳞片绯红的鲤鱼,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到了秋天,身上就会长出一条鲜红的侧线,只要它溯游到水的源头,越过高高的龙门,它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从而由一条普通的鱼摇身变成水中之王--龙。无数的鱼群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纷纷逆流而上,经过重重困难,来到水的源头,使尽全身的力量,试图用这最后的一搏,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不能强求的事情总不可能如愿以偿,而命中注定的事情又总会机缘巧合。在束河水源尽头的九鼎龙潭上,就有一座鱼群跳跃的龙门。

束河高高的龙门就坐落在九鼎龙潭上横架的回廊之上,龙潭中多少笨拙的鱼群虽然没有跳过,却被水面上升起的月亮一次次轻轻地越过。

总在静谧的夜晚,一个陈年的松果,或是一个熟透的果实掉进龙潭,就能打碎水中那轮月亮,山里不死心的猴子还在不停地打捞。

天上一轮,水里一轮。月亮白色的翅膀总是孵化出许多的梦,不管四季的风霜雪雨怎样地登场,上演春夏秋冬的好戏,一些不动声色,悄悄地分蘖、拔节的苇草,依旧年年在龙门下的水塘里潇洒走一回。在香蕉影影绰绰的的绿色的衣裙中,不时有红嘴巴的翠鸟,用一声清啼,打破夜色撩人的静谧。

薄薄的雾纱轻轻地笼罩在四周,给翠树青峦罩上一层梦幻般的景象,像是被一场绵绵的稣雨打湿了一样,如烟如梦。“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伴着月光下倦鸟的关关鸟语,清澈见底的清泉一路上弹奏着冰弦,荡漾着几分清幽和清怨,许是因为太眷恋这醉人的人间仙境,而久久不肯离去吧。束河夜间的空气清醇如酿,难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要把瓦尔登湖畔的新鲜空气,装进瓶子里,卖给那些早睡觉的人。

微风徐徐,苇草摇曳,倒映在水面上那些楼阁的倒影和赏月的人的身影,随波摇晃,明月、楼台、倦鸟、芭蕉、人影……一个完全让人沉醉的唐诗般的意境,怎能不令人把酒临风,挥毫赋诗?当地纳西族诗人和志敏(1879-1959),字学英,号藤宇,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出生在束河的书香世家,他就曾经在这里写下了他的《龙门寺眺望》:

山门寂寞带秋寒,放眼犹观独倚栏。

诗客迢遥千里外,篆烟缥缈一炉檀。

汀芦绕水浅深白,枫树含霜疏密丹。

天地相连无障碍,澄心印证照澄潭。

当时的龙门寺就建立在九鼎龙潭之上,又名龙泉寺,其东楼高耸,犹如王之涣笔下的灌雀楼,“手可摘星辰”,居高临下,可以鸟瞰束河全景,于是,登楼望月成为当地人夜间休闲的一大雅趣。诗人独上高楼,心事寂寞,香烟盘旋,袅袅飘逝,更增添了诗人怀念友人,寂寥无边的心境。然而,诗人笔锋陡然一转,,游目骋怀于天地之间,天高地阔,无挂无碍,心境也渐渐澄如秋水。的确,在这样的日子,用一点点时间看看束河上空的天,那一片宁静蔚蓝的港湾,无风无浪,宁静中自然会让人很舒坦,哪怕在这短暂的一瞬之后,生命之舟又要去迎接狂风恶浪。诗人和志敏似乎透悟了这一点,与是,在千古悠悠的天空下,聆听着万籁无声的绝妙的与心灵契合的音乐,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那些凌乱的芦苇,那些归家的红嘴巴的倦鸟,都使他感受到了一种哲理的和谐。

人生在世,欢乐毕竟只是忧愁的河流上一朵朵的浪花,于是,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仰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月亮。方觉得五柳先生“见云无心以岫,鸟倦飞而知返”的景象,多么令人赏心悦目,于是“长啸宇宙间”,心中的郁闷消失殆尽,天空高远,明月澄明,而人在广袤的宇宙和星空下,又是多么的渺小,释加牟尼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烦恼炽盛。前四苦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规律,人无法抗拒也无法逃避,而后四苦全在人自身,人有喜、怒、哀、乐、爱、憎、恶七情,就使人终身要忍受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烦恼炽盛之苦。

可是,试想耶稣为了拯救人类的灵魂走上了祭坛,可人类的灵魂是否就真的净化了呢?我们都是平常人,我们的心也都会随着花开花落而开落,随着鸟来鸟去而飞翔。心随境移,便不得不从繁杂的事务纠缠中自动地解脱出来,不被环境左右,又让命运在晨岚夕雨中被浮躁的因缘流荡,我们都希望更亲近自己,更体贴自己,于是便展开心灵透明的羽翼,去寻找无尘的栖息地,于是在束河这样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聆听蟋蟀唧唧,偶有蝙蝠噗噗飞过,很自然地会想起“唯闻古塘里,青蛙跳水声”这样宁谧的意境,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一尘不染的句子。我们也可以放下一切人世间的烦恼,聆听一下自己的心境,得到片刻的宁静,我们的心完全可以比花朵更美丽,比草原更翠绿,比海洋更广阔,比天空更高远,比云朵更自由,比月光更纯净空明……

清澈见底的九鼎龙潭中那些鱼群嬉戏着,历历可数,尽管还是没有任何一条鱼,越过高高的龙门,可那轮水中的月亮,照样升起,圆着一个个难圆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