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蒙古族蒙古族文化正文

蒙古族的宫廷教育

发布时间:13-01-05

皇帝本身的学习及教育

大元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学习及教育,主要由经筵讲官们负责实施。经筵是元蒙统治者为研读经传史鉴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早在西汉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石渠阁。唐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选耆儒日一人侍读,并置集贤院侍读学士,侍读直学士。宋时称经筵。每年春二月至端午日,秋八月至冬至日,逢单日由讲官轮流人侍讲读。元朝帝王基本上承袭了前代的体例,其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据载,1324年(泰定元年),“皇帝始御经筵”。奎章阁是管理经筵官的主要机构之一,具体管理经筵官的选拔任用等工作。元代的经筵宫们承担着两种特殊的任务。第一种任务是向皇帝授课,这主要是通过向皇帝陈述祖宗之遗训,考经史之格言揭示治道,以养君德。第二种任务就是以典籍古训为鉴联系实际向皇帝进言。经筵讲官们所用的教材为《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帝范》、《孝经》、《大学衍义》、《四书》、《五经》、《皇图大训》,其中也有一部分蒙文翻译教材。由于经筵官们的授课对象是皇帝,所以他们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时间地点也不确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元代不少蒙古族皇帝,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地邀请经筵官,或者在马背上或者在皇宫里与他们共同探讨经传史鉴或军国大事,这对于元代帝王学习和积累统治经验,提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质,大有神益。

端本堂教育

端本堂教育,亦即皇太子教育,或者叫做东宫教育,它是元代宫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蒙古族学校教育之一。元朝政府于1274年(至元十一年)四月初建东宫。1307年(大德十一年)七月置宫师傅,设太子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宾客,左右谕德,赞善,庶子,洗马,率更令、丞,司经令、丞,十允,文学,通事舍人,校书,正字等官*。1349年(至元九年)冬,女端本堂为皇太子学宫。此外,还有詹事院’、徽政院、储政院等机构与皇太子的教育有密切的联系。许多皇太子们聘请了高质量的师儒,向他们传授治国安民所需的各类知识,为其日后的即位主政打下基础。其讲授的教材主要有《资治通鉴》、《贞观政学》、《帝范》、《世祖圣训》、《皇图大训》、《论语》、《孟子》、《大主千:十庸》、《孝经》、《大学衍义》、《尚书》。此外,个别师儒还为皇太子编写了《端本堂经训要义》、《大宝龟鉴》、《承华事略》等课外读物,开阔他们的视野。元代端本堂教育的特色在于,他们一方面向蒙古师儒学习畏兀字和八思巴字,另一方面也向汉族师儒学习汉文汉语,在此基础上也跟随帝师学习藏语,为蒙古族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

上一篇:三娘子的影响 下一篇:蒙古族的骑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