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诺族基诺族历史正文

基诺族历史风俗

发布时间:11-11-11

中华民族文化,它包括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论是民族的大小,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开劈了祖国辽阔的疆土,创造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上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吸引和相互融洽,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正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长期的积累,潜入生命,积淀于民族的精神之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哺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各民族子孙后代,在艰难的历史大道上不息地奋斗拼搏、进取。它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基诺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风俗。民间艺术、民族歌舞、传统体育、生产生活、婚恋、服饰、娱乐、节庆、祭祀和道德礼仪等别具一格、独有千秋、富有较深的内涵和新意。它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足迹和文化背景,以其奇异、多样性的特征,丰富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成为56个民族文化中难得的艺术瑰宝,而在这块美丽、富饶神奇的土地上,基诺族长期群居其处,生息繁衍,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文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基诺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奇光异彩,补充了新的活力,世人举世瞩目。

笔者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基诺族,幼小在基诺山一个偏僻的村寨成长,经长期工作在基诺山,被基诺族的文化艺术注目吸引,产生了浓厚的情感和兴趣。适时到农村第一线,深入村寨,与当地的基诺族百姓同劳动、同生活,进行艰辛的调查,精心挖掘整理,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再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对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素材,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作出概括、归纳和总结、综合性地展示出其中基诺族文化的典型发展过程和悠久灿烂、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别揭示基诺族最具独特文化现象,描绘出它的真实面貌,发扬它的优秀传统,展望它的锦绣前程,并为将它纳入中华民族的文化框架,最终形成了一篇提供读者的部分民族文化史的参考稿,同时,能够有助于读者了解基诺族、认识基诺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族文化知识,能够为创造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和创造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一定的作用。

基诺族在关于基诺先民事迹的这些口碑传说中,不仅有完整的居民聚落的前沿史、完整的婚姻制度演变史以及当代基诺族的风俗习惯一脉相承,具有不可分割血缘关系。应当可以说,曾在1956年以前基诺族尚生活在未分化社会及无文字时代,因此在其社会意识领域、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没有专门学科分类。原始意识亦尚未分化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其民间传说当中包含了有可信的口头历史,这是毫无疑义的。

一、 口碑形成象征方法

根据基诺族的口头历史及迁徙路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很早以前基诺族先民就生活在杰卓山以及方圆大约100公里的原始丛林山区,在积极适应和改造环境以求得生息繁衍的长期过程中,孕育产生了基诺族的民族共同体和古老的精神食粮。

生活在无文字时代的基诺族居民,在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刻木记事、记录或标志具体的事情或者过程,还经常需要进行理性思维活动和思想情感的交流。由于无文字时代居民的抽象词汇有限,人们为此使用了另外一套非语言的符号方法,即象征方法来满足人们的思维活动的交流。黑格尔说:“象征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基诺族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交流思想,需要使用诸如健康、幸福、勤劳、懦弱、胆小、祖先、鬼神等等概念,然而,由于过去历史时代这类词汇不多,常常无法用语言符号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情感。基诺族先民于是创造了一套象征的方法,通常用一种实物特指一类含义深远的、具有概括性的思维内涵。由于需要表达的思想甚多,人们就使用了许许多多的实物来表达用语言词汇难于表达的概念。常用的方法比如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一对铜手镯,铜手镯戴在手上不会生锈,表示两人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心。女方送给男方用红豆穿成的一朵花,下面吊白木虫的翅膀。白木虫的翅膀永不褪色,象征着两个人的爱情永远不变。

象征前程光明:荆芥花据说给人指点生活的路程,使人们踏踏实实地安排好日子。

象征健康:鸡冠花象征人的健康和肤色,人们以身体健康,气色如鸡冠花一样红。

象征勤劳、聪明能干:善于竹编是勤劳、聪明能干的标志,因此成为基诺族男子青年的追求和时尚。

象征勇敢:耳孔大是勤劳勇敢的象征,耳眼越大越美观。

上述符号所表达的思想则有概括性、含义较为深远。比如崇拜太阳鼓“司土”是基诺族崇拜祖先的象征。在每逢节日时,人们听到木鼓“咚咚”的声音,本民族的悠悠往事注入心头,对祖先无限崇敬之情从心头由然而生。用不着任何语言表达,基诺族祖先所走过的种种艰难的历程,村寨的集体观念、民族的团结意识,就会从人们的脑海中升起。任何言辞都难于受到这样强烈的效果。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基诺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深处的,超越于普通或其它民族的情感之上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群体意识和思想观念。例如,精致的民族服饰以及精巧的手工艺品,如细竹篾制作的烟盒、饭盒,精美雕刻的镰刀柄和用竹篾编制的刀棒篐等,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能够通过折射而又表达了“勤劳”、而又聪明能干的象征寓意,因此成为男女青年们赠送恋人求爱的珍贵礼物。

作为象征符号,木鼓(太阳鼓)、荆芥花、鸡冠花、生姜、芋头等实物原有自身的实际用途或存在的意义之外,还可以作为比喻和修辞,并用于表达另一种层次的意思,发挥象征符号的作用。这显示象征符号与其它符号表示的意思和含义,发挥了象征性的作用。这就是显示出象征符号与其它符号表示的之间的区别。

二、 哲学观点

(一) 事物与矛盾的辩证法

基诺族谚语说,“有退才有进”、“峡谷中没有平路”。基诺族意识到进与退相辅相成,对立的事物相对渗透、相互转化。

民谚说:“高山上没有平坦的直路”、“过长易折、过细易断”、“山路不走起青苔、水槽不掏被沙埋”、“不常用的锅会生锈”。基诺人以朴素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运动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并且认识到事物运动具有曲折往复的特点。民谚还说:“牵牛要牵鼻绳,拉马要拉笼头、杀鸡要杀喉,打蛇要打头”。基诺人意识到做事要抓住主要的矛盾。基诺族先民把这些古老的思想显示,很早以前,人们在积极适应及改造自然环境以求得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中已经包含着早期的哲学思想。哲学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领域的社会意识形态,在50年代以前的基诺族生活中,社会意识尚未从原始状态的社会意识之中分化出来,这时的哲学思想,是以原始状态而存在,因此称之为原始哲学。它是以直观的、生动的而又具体的、且有丰富想象力的方式来表示其深刻的思想,它常常借助于一些古老神话幻想故事载体,概括总结基诺族先民对自然的认识,认识社会的积极成果,因此,原始哲学同神话幻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思维与行为的方式特征

生活在前科学时代的基诺族,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尚有很大的偶然性。人们把一些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一切必然性的事物归结于经验知识,把一切偶然性的事物归结于鬼魂控制的领域。因此,这一时期的原始思维方式与神话幻想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狩猎和耕耘为什么会有所收获”?这个问题,一方面,人们严谨认真地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认识,由此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经验。例如,一个好猎手不仅要善于制作狩猎器械,更要有猎取各种野兽的丰富的经验。狩猎的经验和知识,需要见习和积累,如下弯弓,首先应下在野兽出没之地,而且猎手只有准确地预计到野兽的体态才可能箭无虚发。制作粘住鸟羽不能飞的粘条,关键在于从植物中提炼出粘剂,这就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狩猎除勇敢之外,还要有使用各种狩猎工具的丰富经验和技艺,这些无疑是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每一位基诺族猎手从青年时代就十分清楚,必须掌握这一套捕猎知识、技术和积累经验,出山狩猎才不至于空手回家。因此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取得辛勤付出的产物。有这么一句民谚:“嘴多喊不出钱来,懒汉睡不出财来;钱财埋在泥土里,深挖细锄才得出。纺缒随身带,年终有衣穿。”

(三)认识事物的方式特征

基诺族先民认识世界的同时,就开始产生了他们对认识世界的所特有的方式;这种特有的方式通过其创世神话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来。为某生存,不可能消极地等待大自然的恩赐,须进行艰辛卓业的搏斗;祖祖辈辈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

在狩猎活动中,人们熟悉并掌握了上百种野兽的特点、踪迹、生活习性及规律,“最狡猾的野兽也逃不过猎手的眼睛”。在这种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巧妙地保持着生态的平衡,向大自然不断地索取粮食。

在刀耕火种生产过程中,13年一轮的轮歇耕作方式,与当地亚热带丛林的自我修复周期正相吻合;丰富多样耕作方式和轮作技术,能够使现有的土壤中的肥力得到合理的应用;耕作技术有助于保护存活于土壤中的树木根系,从而有利于日后森林植被的重新恢复。这一套十分丰富的经验和认识,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凭空想象而产生的,而是过去时代基诺族具有正确的认识方法的证明。

三、古朴的传统节日

基诺族的节日多与祭祀活动有关,主要有“特懋克”、“洛么洛”和“禾细枣”三个,属于全民性祭祀活动,需全民共同参与。其中“特懋克”的一是就是“打铁节”,实际上就是基诺族的新年节日。过去,“特懋克”的节期由基诺族卓巴(村寨的长老)决定,现在固定于农历正月初五(即二月六日)。实际上,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特懋克”就已经开始了。清晨,基诺族人民崇拜的太阳鼓就挂在了寨子场地中央了。当卓巴敲响打鼓,村民们就聚集在场地上,随着鼓点的节奏,围着大鼓纵情狂舞。基诺族称这一活动为“司土涡”,意为大鼓舞。在跳大鼓舞时,老人们唱起古朴疑重的古歌,年轻人跳起欢快的竹竿舞和竹筒舞,直达通宵场面十分热烈。

在“特懋克”期间,人们聚集在寨子中央的铁匠房,卓巴和各户的男性家长带着贡品前来举行开炉打铁仪式,人们以得到新农具为幸运,预祝该年农事顺利,丰年如意。对铁房的祭祀及对铁匠的祝福是“特懋克”的主要内容,也是“打铁节”名称的主要由来,说明铁器制作的农具对山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基诺族人民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基诺山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古老的刀耕火种已经逐渐消失和灭亡,历史给予了“特懋克”新的定义,原来以打铁节为主要内容的节日逐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欢庆新年的活动。祭祀打铁活动的仪式也逐渐消失,代之以走村串寨、相互祝福等活动,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

基诺族民间文体艺术有古老的传统和悠久文化的内涵,有浓韵民族风格,是基诺族在长期的历史中精神追求的体现,是表达感情与理想艺术方式。基诺族善于从沃土中不断吸取营养,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民间艺术,使之古今相传和继承,善于吸收,不断创新。例如现在舞台上表演的竹竿舞,是从原始的丧葬祭祀改编而成的,这种旧的艺术形式被注入富于时代气息的新内容,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走高跷、打陀螺、攀云梯、鸡毛球、射弩弓、顶竹竿等民间体育艺术也经过了千锤百炼,它不可磨灭的内涵在民族文化宝库中起到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艳丽的艺术奇葩。

四、 民族文化的紧迫感

不管是基诺族还是其它兄弟民族都有着他的独特之处和特具一面,都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就是需要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潜力巨大、价值很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只有丰富的文化作导向才有生命力,但民族文化资源同样需要保护,没有保护就会时期衰败、变形和灭绝,本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消失和民间歌曲以及舞蹈文化的萎缩就是先例。如今在我们身边,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一些民间文化传统正在无形中发生变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失去了作为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一些珍贵的民族文物、民族古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已经濒临消失。就基诺族而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节日活动全村男女老少都陶醉在歌舞之中,然而现在不用说老人了,连少年和青年人要唱本民族的歌、要跳本民族的舞都感觉害羞,甚至许多青年人认为唱本民族的歌、跳本民族的舞很土、不时尚。过去流传已久民间体育活动鸡毛球、顶竹竿、走高跷等也逐渐消失了,也有过去原始劳动生产工具日渐消失,如碓窝(拖崔)和棒槌(拖个例)(舂米工具)、竹制牛铃(车隔了)、木梳(劈卡呀、辟霍)、镰刀棒(可依霍)、打谷棒(弯篐)、背箩(骆驼、搓卡)、稻谷扇(叠标)和竹编席笆(咖喇)等,因此保护和拯救基诺族文化迫在眉捷。

目前,基诺族仍然有许多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未被抢救和保护,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如有千年历史口碑传唱的巴卡《巴格勒》情歌、巴亚《巴什》情歌,又如多年的历史亚诺人氏族群居大公房,除了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之外,还有一些民间音乐、民间乐器以及民间体育项目也被破坏。现在基诺族成立了相关部门正在努力恢复。民族文物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而且民族特色浓韵,放映了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建设民族文化大洲具有重要的意义,理应受到很好的保护。但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基诺族的卷帙浩繁的文献古籍和丰富多彩口碑古籍,如创世阿嫫腰白、叙事诗歌、爱情歌曲、劳动歌曲、生活习俗歌曲等。这些民族古籍和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民民族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天文、地理、医学、美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宝贵资源,是基诺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籍是在历史上一直都由当地的艺人、卓巴(长老)传习,散落民间。随着这些人相继老去或去世,民间古籍文化被毁坏或消失。

基诺族的文化艺术,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的描述,对所从事劳动生产的再现,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描绘,充满了大自然的神韵,传说故事、诗歌、民谣、音乐、舞蹈、绘画都深深烙印在热带丛林里。更为有趣的是基诺人的树叶信,用两片扫把叶编织而成的“人”字形,再用三寸来长的尖枯马叶栓在扫把叶面上,即成为一封“情书”了。基诺族民间歌曲的特点就是“见什么就唱什么,想什么就唱什么”,由于人们生活在自然雨林之中,看见的最多的是树木和花卉,常把树木和花卉来作歌词比喻,之所以唱的最多也是花卉和树木。

五、 旅游文化的发展观

首先,行政管理部门始终注重旅游行业的文化建设工程。一是将建立内容涵盖旅游“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的“基诺旅游网络”,并将突出展示基诺族旅游的文化商品特色,既增加旅游含量,扩大宣传画面,又为游客提供相关的服务咨询;二是以基诺巴破山寨旅游景点入手,以展示基诺族的传统歌舞文化为主,渗透宣传文化作为生活、生产基诺族的窗口和归宿;三是与文化界、音像部门出版社联系搜集、整理、创作、推出基诺族民间歌曲,在旅游行业广为传唱,辐射影响社会得于推广。其次,各旅游业也从行业出发,努力建设和发展旅游文化,一是政府部门通过举办基诺族文化传统节日“特懋克”活动演绎的各类节目内容紧扣民族文化风格和民族文化风情。主要集中展示民族风俗、生活生产,体现山区民族风情,使游客们认可和积极参与;二是结合旅游入村的实际,把巴破村寨或者巴漂村寨卫生状况良好、环境舒适、服务热情的各别几家作为“基诺农家乐”示范点,将掀起“基诺农家乐”这一股潮流,与基诺族餐饮文化同旅游和谐结合,陈设推出旅游土产品,如砍刀布(啊给依)、刺绣(啊比昂)、民族服饰(勒搓、涡対)、筒帕(别可ia)、竹饭盒(阿咩颇莂)、烟盒(颇莂)、篾凳(特格)、篾箩(博脱落)等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基诺族文化是一个宝库,里面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应当加以认真整理、挖掘和拯救。有机会进入这座文化宝库大门的专家、学者和同仁,在进行视察、探索,观赏各种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文化现象之际,更有责任解释其中蕴含深刻的社会学、文化学知识及道理,这是深入挖掘的必要前提。任何文化的整体性质都不是存在于某种静态的、无矛盾的、而且整合的十分完美的、充满一致的状态之中。文化的整体性质存在于社会矛盾及危机的发生及解决过程中,由此显现各种文化特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关系,这种相互作用过程是在历史长河中实现的。近现代以来基诺族社会巨大变革的过程中,更清楚地显示上述民族文化特征的相互作用的事实。这种相互作用环环相扣,由此体现了基诺族文化的整体性质。因此,只有在方法论上引入历史,才有可能把握文化的整体体现,只有对民民族文化进行长时间的考察,才与可能了解文化体系整体动态性质。

基诺族传统文化是基诺族祖先在数前年岁月里,在积极适应和改造环境以求得生息繁衍的长期过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精神创造积累的丰厚的遗产。纵观基诺族的历史,其文化体系的一直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积极适应环境条件而发展其民族文化使基诺族文化获得久经不衰的生命力。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基诺族建设家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当代基诺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回顾基诺族的历史,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认真地去挖掘、总结和继承。总结一些现在取得的成效,展望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新问题有待于解决,而发掘民族的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当代基诺族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