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土家族土家族工艺正文

湘西土家织锦

发布时间:14-01-03

酉水河是湘西的母亲河,也是土家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勤劳勇敢的土家人在酉水沿岸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土家文明,土家织锦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千百年来,土家织锦一直是酉水流域土家族普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工艺最完善、作品最丰富的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形式。 

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原生态织锦主要分布和流传于酉水流域的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区。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历史源远流长。它起始于商周,初雏在秦汉,基本成型于两晋,成熟在唐宋,明清臻于完美。历代以来,土家织锦都被土司土官作为上等贡品或着名土特产向朝廷纳贡。

作为土家人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织造物,土家织锦与土家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逢重大节日、祭祀、婚嫁喜庆等,土家织锦都会派上重要用场,甚至成为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信物或神物。

土家孩子出生时外婆要送织锦,婴幼儿时要盖织锦,女孩子自小学习织锦,结婚时父母亲戚要用织锦陪嫁,陪嫁织锦铺盖的多少甚至代表着新娘高贵的程度。更有甚者,当男女双方感情破裂时,女方必定要将陪嫁的织锦收回来。由此可见织锦在土家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舍巴日是土家族的重要节日,节日的重要内容是跳摆手舞。旧时土家山寨都有摆手堂,摆手前必祭祀祖先,神龛上挂着精美的织锦用于供奉。跳摆手舞时男女老幼都头戴织锦身披织锦在咚咚的鼓声中跳起欢快的舞蹈。古诗中“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再现了当时的热闹场面。

土家织锦有两大品种、两大流派和数百种图纹表现形式。主要有“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和花带两类。土家织锦的传统图纹约有409种。其中斜纹彩色织锦图纹200余种,平纹素色织锦图纹150余种,土家花带图纹50种。图纹涉及到各个方面,被称之为“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

西兰卡普在土家织锦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数纱花”“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

“数纱花”“对斜”平纹素色织锦是在普通平纹布面上,以纬线挖花而成。原生地主要在永顺县的对山、和平及首车一带。“上下斜”斜纹彩色织锦是西兰卡普中的主导品种。它是在“对斜”平纹素色织锦上发展起来的,质地较厚,非常结实。它的图纹构成和色彩都更趋成熟,单个纹样复杂,且完整丰满。原生地主要于龙山县的捞车河两岸的苗儿滩、坡脚、靛房及保靖普戎一带。

西兰卡普所用的是一种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机由机头、滚板、综杆、竹筘、梭罗、踩棍、滚棒、篙筒、挑子、撑子、地桩和布鸽(又称鱼儿)等组成。西兰卡普的工艺比较复杂,全部是手工技艺,主要工艺流程有:纺捻线、染色、倒线、打桩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边、挑花织锦。

西兰卡普手工制作凝聚了工匠们的心智和经验,同时还有制作中的特殊情感。它以图纹命名,一般可分成七个大类,360余种。其主要代表有:动物类:有阳雀花、蛇花、实毕等41种。植物类:有麻叶花、棱罗树纹、九朵梅等66种。生活用品类:有船船花、椅子花、神龛花、土王一颗印等38种。天象地属类:有岩墙花、千丘花、太阳花等11种。勾纹几何类:有八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16种。文字类:有喜字花、万字流水纹、福禄寿喜纹等13种。综合类:有凤穿牡丹、老鼠嫁女、台台花等24种。现代作品有张家界风光、岳阳楼等百余种。

土家花带是土家织锦中的一个小品种,主要用于背带、腰带、裙带等。宽约3-4厘米,长约1米,有素色和彩色两种,但多以素色为主,主要采用“通经通纬”起“经花”手段,一切在织造人的双膝间完成,因此往往成为学习西兰卡普的基础和前奏,是中国最古老的织造方式之一。土家花带的工具极为原始而简单,由牛骨或竹制的挑子和篙筒组成。原生地主要以永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