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回族回族文化正文

回族的丧礼习俗

发布时间:14-12-26

回族的丧葬礼、是人一生结束后由邻里乡亲、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祈的一种仪式,是回族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群众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作为在世的人,对于亡人不论其贵贱或贫富,不管是子孙满堂,还是鳏寡孤独,都要尽埋葬的责任,并要葬之以礼回族的葬礼,既有回族的习俗特点,又有伊斯兰教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

回族丧葬习俗随着回族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回族的丧葬习俗至迟在明代就已基本形成。明代回族著名学者李贽生前遗嘱:“倘旦死,总择城外高单,向南作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我心安焉、即为乐上,勿太俗气,摇动人言,急于好看,以伤我之本心也。虽马诚老能为厚终之具、然终不如安余心之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紧言记。我气已散,即当穿此安魄之坑。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予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而,头照旧安枕,而加以白布单,总盖上下,用裹脚市甘字交缠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去。待五更初开门时寂寂抬出,到街扩所,即可装置芦席之上,而板复抬回以还。”回族人民在临终的时候,要从卧室移到厅堂边,厅堂内外都要保持安静。

人未断气,亲者不得放声哭泣。亡者弥留之际,家属亲人不得强求遗嘱。人一断气,立即将死者的衣服全部脱光,然后用白布盖在尸体上,同时点上香,以避浊气。回民的死亡称为“归真”又日“无常”“毛提”。“无常”是借用汉语,即逝世的意思。“毛捉”足波斯语,也即逝世之意。“归真”是回族群众对笃信宗教和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上层人士去世的称法。回族无论怎么称呼逝世。但都忌说“死”这个词。为什么呢?这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为伊斯兰教把死当作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并把它理解为嘎来布(即肉体)的消失和“罗罕”(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而不是生命的归结。所以。久而久之,在回族当中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忌说“死”字。

回族的葬礼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回族实行土葬,忌火葬。回族实行土葬,传说是根据伊斯兰教关于安拉造化人类始祖阿旦,是山土上造成,死后仍归于土上而来的,有“入土为安”之说。回族有句俗语说:“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这就充分说明了回族实行葬、并且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回族的土葬法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除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外)的土葬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椁,由来已久,且至今还保持着。清咸丰时回族宗教学者教蓝熙所将《天方正学》说:“清真殡葬,不需棺椁,以身归土。因其清净也”《陈江雁沟里氏族谱》一律平等。都是在阿訇的引导下,用水冲洗后,白布缠身,举行殡礼,最后将尸体抬往墓地安葬。

第二,有自己的场地。不管是回族聚居区,还是与汉族杂居区,回族人民都有自己圈好的坟地,决不允许别的民族人在此埋葬,他们也不到其他民族的坟地去埋葬,在回族聚居区,有的为了就近方便,还根据地域、家族等情况,分几个坟地。回族不信风水,只要干燥、平稳的地方就可作坟地。凡是回族都可以埋在一起,各占一穴地,反对多划地界,抢占地盘。同族人在临终前,都要仃以下习俗:

一是请阿訇给病人念“讨白”,祈祷真主饶恕病人的罪过,要求病人仟悔和反省自己。

二是要“口唤”,即病人牛活的圈子中的邻里乡亲、朋友发生过矛盾,甚至结下仇限的、这时要主动向病人说“色俩目”,说明原委,从此消除误会与隔阂,互相原谅。

三是病人病危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肃静,不能乱哭乱喊,嬉笑吵闹,尽量少在病人跟前行走。除了病人的亲人和守候在病人身旁的阿訇或在群众中德高望重并懂得伊斯兰教教规的人以外,其他人均不能进入探望,直到病人逝世。

回族的人民如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落在祖国各地,东到长江三角洲,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起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北达黑龙江畔。这些地区回族的丧葬仪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