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怒族怒族历史正文

怒族的猎神崇拜与猎神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11-11-17

解放前,怒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非常落后,长期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悲惨生活。过去,他们在生产上使用刀耕火种、木棍点播,以木锄、石锄、石刀、石斧为生产工具,木臼、木碗、竹桶为生活用具。由于工具所限制,人们无法从事更高更复杂的生产劳动,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如采集、狩猎的方式来维系自身的生存以及种族繁衍。因此,作为劳动力的体现者每个怒族男子都必须将部分精力用于狩猎活动,以此来获得食物,故狩猎在怒族早期的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种特定的社会里,如果一个男人不会狩猎会被人看不起,娶不上媳妇,就象一个怒族妇女不会织麻、缝农,难嫁出去一样。因此,在怒族社会里,对男孩的狩猎教育是极为重视的。如:怒族男孩从3—4岁后,可以得到一把父亲亲自做的小弩弓,到15一16岁就成为了一名猎手了。在狩猎中.要猎取大型动物如虎、豹、熊、野牛等凶猛的野兽危险很大,没有集体的力量、狩猎的技术和胆量,狩猎是不可能的。当猎手们猎到猎物后,行使祖传规矩,见者一份。寨子里未参加打猎的也能得到一份猎物。男女老幼共同分享着猎获物。为了今后同样获得更多的猎物,怒族在获得猎物和出猎前都要进行祭猎神,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在很早以前,怒族寨子里有个名叫俄四的人,给孙子娶了媳妇。两年后,孙媳妇生了一个名叫义梅的女孩。山神知道后想娶义梅为妻,但俄四一刻也舍不得离开义悔,下地劳动也把她背在背上,山神无法娶走义梅。有一年,夫妻俩到地里干活时.把义梅放在摇篮里,然后挂在树上。当太阳偏两时,夫妻俩要给女儿喂饭,掀开麻布毯子一看,摇蓝里的女儿不见了,夫妻俩急得到处寻找,呼唤女儿的名字。忽然在悬崖绝壁上听处女儿的声音,夫妻俩抬头一看,女儿长大成了个大姑娘,在悬崖上织着布。夫妻俩高兴地呼叫女儿,女儿同答说:“阿爹、阿妈,我不能回到你们身边了,我已经嫁给山神了”,请你们回去吧”。到了秋天粮食收割后,义梅的舅舅和叔叔们一清早就带着三只猎狗去打猎,来到岩壁下见了义梅。义梅说:“舅舅、叔叔们,前几天你们不来,现在只有一只断了腿的岩羊和一只瞎了眼的野鸡了”。义梅的舅舅和叔叔们追猎时真的只猎到一只断了腿的岩羊和一只瞎了眼的野鸡。

从此,寨子的人们知道,拉圭(老虎岩)是山神居住的地方,每年都带着家畜和家禽去到那里祭奠山神,并形成了山神氏族。迄今,居住在果科格甲登村的怒苏自称是山神氏族,又称为拉甲要、 从以上故事说明了怒族崇拜的是女猎神。

怒族猎手们出猎之前和获得猎物的时候,总是按照规矩,虔诚地拜祭女猎神。那么,为什么怒族人在狩猎前首先向猎神进行祭猎神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过去在怒族看来,飞禽走兽等被一种无形的神主宰着支配着猎人的得与失。当时,对于处于女权时代的女性往往是人们崇拜和赞美的对象.支配得失的灵性自然也会附在女性身上。他们认为,森林里的所有飞禽走兽都属于山神、诸神的家畜,这些猎神管制着一切野兽。谁要获取它,谁就要向她们祈求,就得用酒肉或其它供品与她们进行交换,否则,猎神就会发怒,就会把灾祸降于人们,也谈不上获取猎物了。因此,为了获取猎物避免猎手受伤害必须祭猎神。

二是在怒族人在狩猎中,随着时问的推移野兽已逐步减少,有时猎人收获多,有时收获少,有时一无所获,这就直接威胁着怒族的生存,而要获取猎物的多与少,一切都由猎神主宰。为了能多得到猎物的恩赐,给予猎神所好,感激她们的恩典,就必须在出猎前要进行祭猎神,并以同等的供品与措神进行交换。

三是在狩猎中,要猎取猛兽,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伤害甚至送掉性命。如果没有严密的防护措施和高度的警觉以及好的弓箭就会被猛兽吞食的危险。因此,为了封住猛兽的嘴,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在出猎前进行祭猎神,祈求猎神不要伤害自己。

为了使这狩猎的经验和技术一代一代传授下去.为了更多地猎获野兽,不仅言传声教,而且通过民间艺人的口传形式,艺术加工,便形成了猎神歌。这就是怒族猎神崇拜与猎神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上一篇:怒族的族称族源 下一篇:怒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