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新闻正文

少数民族器乐的保护与传承

发布时间:13-08-07

少数民族器乐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难得的原生态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达500多种,风格各异,独具风采,遍及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年,作为中国民族文化奇葩的“多彩中华”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多次将蒙古族的马头琴、京族的独弦琴、苗族的芦笙等带往世界舞台,受到热烈欢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器乐的巨大魅力。

目前,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多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应运而生,古今、中外、雅俗间的撞击都汇集到一起,少数民族器乐的保护和传承必然要受到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很多青年人已经不屑于本民族的器乐,传统的乐器演奏艺术面临丢失的危险。本期将少数民族器乐的保护和传承作为讨论的话题,其目的就是希望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民族器乐这方面分两大类,一类是汉族的,有我们熟知的琵琶、古筝、扬琴和二胡等二三十种。另外一类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乐器,它门类繁多,存在于各个民族。现在一讲到民族器乐就是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的乐器不完全统计大概500多种,而汉族乐器只有二三十种,这么大的一块,业内业外普遍关注不够。

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汉族民乐这一方面做的工作还是比较有序的,但是在少数民族乐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是缺失的。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乐器博物馆。目前在国内,厦门有一个钢琴博物馆,但没听说过有特别权威特别好的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希望尽早建立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建立好处有三个:第一,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这些民族乐器。我去过很多国家,这些国家都会有这样的乐器博物馆,而我们国家却没有这样的博物馆,就像过去我们没有国家大剧院一样,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此外我们可以在这个博物馆的基础上保存相关的乐谱和资料,更可以建立一个资料库。第二,这个博物馆建立后还可以更好地对国民进行音乐素质教育,国人如果对自己的乐器都不了解就有些荒唐了。最后,有了这个博物馆我们就有了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就像国家大剧院一样,不仅仅是演出的场所,还是演员和观众交流的平台,国内与国外交流的平台。这个博物馆应该是多功能的,而不是简单地保存资料。比如可以建一个音乐厅,再或者建一个音乐讲堂,定期请国内最好的专家来进行讲座。外国的元首来了,我们把他带到这样一个博物馆也是很得体的一件事,就像带他游览故宫、颐和园一样。还可以让他听听这些民族音乐,这就跟我们到国外去听人家的交响乐一样,都是同一个道理。

第二个建议就是建立一个职业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团,因为这么大一个国家,那么多乐种,却没有这样一个乐团,只有我们中央民族大学有一个这样的乐团,但是却是非职业的,这样就留不住人才,学生们都是学成了就走,造成了人才的断档,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职业乐团,我们就可以把培养的学生送过去,把全国这方面的人才集中起来,展现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的魅力。同时这个乐团还可以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演职人员,积累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所以这个乐团要是能建立起来,对于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也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而负责传递这个母语的媒介就是我们的民族乐器。如果说西方乐器是化纤类的衣物,那么我们的民族乐器就是纯棉的,来自大自然。比如,我们的竹笛、二胡都是取自天然的东西,西方的乐器则更多的是金属的,两者之间不太一样。要懂的演奏方法。其次,作为传播母语的媒介我们还要懂它的灵魂,明白它所具有的意义。这些民族乐器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里有我们文化的沉淀,含金量非常高。

目前,民族乐器在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就像我们所面临的饮食问题一样,孩子们都去吃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垃圾食品了。当然西方音乐不是垃圾,但现在的人们过于追求时尚和西洋化,反而忘记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根和其中宝贵的东西,这是由整个大环境造成的。

对现在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我们媒体的导向出了问题,我们的媒体导向都是娱乐化的音乐,娱乐性的音乐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刺激,而音乐的本质是要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乐,是一种持久的永恒的美。我们的民族文化本质上最重要的就是质朴、真实、乐观、积极,而我们现在的环境被娱乐性的文艺所充斥,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浮躁使得人们欣赏、品味音乐的能力变低了,同时也使得音乐的意义退化了,所以必须先改变现在这种一切向“钱”看的大环境。

更重要的原因是领导人的思想观念,因为各个关口都是靠领导人所把握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具有觉悟的、懂行的、具有理想的人,有了这样的领导,我们的民族音乐工作者就会更加受到重视,这样,我们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就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