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建筑建筑文化正文

近现代壮族民居

发布时间:11-11-22

当代云南壮族之居居,因地域不同,主要存在首3种建筑形式。即传统的纯木结构干栏建筑,又称麻栏或吊脚楼;土木结构的干栏工本建筑;土木结构的汉式二层楼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分布在广南且以的珠林、者兔、那伦、底二地的山区。土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分布在广南且以的八宝等地。土木结构的汉式二层楼房分布在文山、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师宗、邱北及金沙江流域的壮族地区。

传统的纯木结构干栏建筑

其外观近似楼房,底层架空,并设围板,呈封闭状。二层设堂屋和檐下望楼,因壮族宅基地多选在山坡上,为减轻建房平整地基的劳动量,节约建筑木料,适应复杂的山地,结合地形,利用坡面空间,建成半边楼型的屋架结构。这种半地半楼的建筑形式出现较晚。依山而建,劈山为平台,以平台为屋基的后半部,另一半则立柱悬空为楼,上铺楼板与平台齐,成为半边楼。

传统干栏式建筑的内部结构一般由上层的堂屋、卧室、前廊及下面的架空层组成。堂层是家人聚会和待客处。右边设火塘,上轩元气三脚架,有的在火塘边建一炉或灶,供煮饭烧水用。堂屋正面设置供桌祭台。卧室,主卧室设在堂层正面,祭台的后面,与堂屋同宽,用木板与堂屋隔开,门开在和靠近火塘的右边,其他卧室则设在进屋门的左右两侧。主卧室一般由家内最长者住。人口多的家庭,在伸出的厢房内设卧室,供未出阁的女孩住。前廊是从楼梯至堂屋通道的两侧,光线明亮,通风好,是乘凉、进餐、纺织及家人活动的又一场地。楼梯为木质,安在与层门正对处,一般为7级。底层,由数十根木柱支撑,四周用木板围成墙体与外界隔离,开一门,用于存放杂物、木柴,关养牲畜。仓房设在二层顶与层顶之间的层面空间里,位置一般设在堂层顶左侧,用木板制成箱状,以防鼠害。

土木结构干栏建筑

与传统的干栏有较大差异。其特点是,大量使用土石代零星木材建造墙基及四面墙体,二层楼平面及房顶的承重山墙由石头和土基砌成,梁柱结构用木质材料来承担。正面、左右山墙体开窗以增加室内光线,也利于室内空气流通。与木结构干栏式建筑相比,主房左右两侧无增檐偏厦,而是增加一间平房或在堂层正对面建筑土木结构干栏式二层楼房一幢。同时在两房之间,堂层右侧建一架空木质厢房。把两幢楼房的二层空间联系在一起,使两座建筑空间形成一个整体。

土木结构干栏建筑的内部结构由堂屋、卧室、外廊、架空层、厢房等组成。堂屋,位于正房楼上,是家人活动、待客接物处。平面呈正方形,室内两棵立柱,左右外墙开窗,通风采光好。正对大门中后部设祭台,台后建板墙将堂屋隔开。木板墙后为卧室,不设火塘。堂层左侧临窗处通常设一织机。卧室,在楼上,除祭台后的主卧室外,正房左右也设卧房。主卧室为家中祖辈老人住,右边卧房为父辈主人住。前廊,在楼上正对堂层左右两侧。堂层及卧室下部是架空房,围墙用石头和土基砌成,层高2米左右。在通往堂层的楼梯两侧各开设一层门,门旁开窗,增加光线和空气流通。架空层空间多用作厨房,成为家人活动的又一场所。楼梯位于主房的中部,用石头凿成石条垒砌而成。厢房主要用于连接主房与另建楼房的内部空间通道,楼上空间主要用于粮食储蓄,人口多的家庭也用作卧室,楼下空间用于存放杂物或作畜厩。另外,在主房周围还建有平房专作畜厩。

传统的壮族村寨有一个专供村民或行人休息用的寨头亭和风雨桥。寨头亭的建筑式样多为土木结构的凉亭。风雨桥是在桥面上加盖人字型亭子,两侧设有木椅,供过客休息。传统纯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四周常以竹篱围隔,自成院浇,不设院门,寨子设寨门。

上一篇:碉楼与烽火台 下一篇:布依族建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