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历史正文

达斡尔族历史

发布时间:11-11-05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的自称,因为音译不同,曾有过“达胡尔”、“达呼尔”、“达古尔”等不同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在苍松翠柏环绕的一座山脚下,有个孤单单的家庭,母亲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过日子。她的两个儿子是神箭手,又有一条猎犬和一只猎鹰,每天出猎都满载而归。不知什么时候起,天天有两个仙女乘猎手出猎来到猎人家中,替猎手年老的母亲收拾屋子,烧火做饭。此事被兄弟二人得知,有一天他们假装出猎,躲在房后窥视。果然,两仙女按时前来,脱下羽衣帮助老人做饭,结果她俩的羽衣被猎手兄弟收起来,后来与他们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传说现在的达斡尔人就是两位仙女和猎手繁衍的后代。

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学术界尚无定说。其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土著说、蒙古同源说、契丹遗裔说。土著说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进贡。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世居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渊源。根据达斡尔语与蒙古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相互之间有相同或相近的成分,尤其是《蒙古秘史》中记载的13世纪早期蒙古语的某些词汇,在现代蒙古语中已经消失,但却保留在达斡尔语中的事实,有人认为达斡尔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前的古代蒙古各部落的一支,因而与现在的蒙古族有共同的族源(满都尔图著:《达斡尔族》,民族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5页。)。持契丹遗裔说者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于金灭辽时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为达斡尔族。分析考证各家之说,契丹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史料依据方面显得更为全面,更为充分,(陈述:《试论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载《民族团结》,1959年第6期。)甚至得到官方认可。

源于额尔古纳河和石勒喀河流经外兴安岭和大、小兴安岭之间的黑龙江,在历史上一直是孕育我国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部分满族等北方民族的摇篮。

1125年辽王朝被金推翻后,达斡尔族自西拉木伦河、洮儿河一带北迁黑龙江流域,分布在西起石勒喀河,东至精奇里江(结雅河)、牛满江(布里雅河)的广大地区。他们在那里结成屯落,从事以定居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一些势力强大的部落建有城堡。以至于在17世纪中叶,这些屯落和城堡,成为达斡尔族和当地其他民族反抗沙俄侵略者的根据地。

清兵入关后,清政府无力顾及入侵的沙俄殖民者,达斡尔与鄂温克、鄂伦春等族陆续从江北迁居嫩江流域。清廷把迁至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居民编为杜博浅、莫尔丁、讷莫尔3个“扎兰”(队),由理藩院管辖。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又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按姓氏编为布特哈八旗,设副都统衔总管管辖,其中达斡尔族原来的3个“扎兰”,分别编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清末废除布特哈总管,管辖制度稍改革。八旗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达斡尔族社会封建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物资交流,密切了各民族间的关系。

达斡尔族为嫩江流域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嫩江流域以至整个黑龙江地区,直到清初达斡尔等族迁居到此时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黑龙江将军辖区的7万人口中,达斡尔族约有2万,几近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当时黑龙江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开发黑龙江尤其是开发嫩江流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抵御沙俄的入侵以及当地社会发展需要,相继建筑了瑷珲城(1683年)、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1684年)、齐齐哈尔城(1683年)、布特哈城(1731年)、呼伦贝尔城(1732年)、呼兰城(1734年)。在清代前期黑龙江地区上述六城成为当地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而达斡尔族作为主力,参加了这些古城的建筑;《清世宗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萨布素等奏……应于来春,就近迁打虎儿兵五百人,先赴额苏里耕种,量其秋收,再迁家口”。达斡尔族南迁嫩江流域,开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为了筹集军粮,抵御外患,当时除设立“官庄”,还设立旗“公田”,而各旗中,满族旗兵很少负担生产任务,鄂温克等族又以渔猎生产为主,农业生产的任务主要由达斡尔族承担。

作为祖国北疆的世居民族,达斡尔族人民在抗击沙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保卫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辽沈战役、“三区革命”等一系列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达斡尔族人民素以勇敢善战著称。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者入侵黑龙江流域时,达斡尔族各城寨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内迁后,清廷规定,达斡尔族成年男子应征编队,驻守边防。从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二十八年,达斡尔族官兵携带家属陆续被派往今爱辉、嫩江、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呼兰以及新疆伊犁等地镇守边关。

鸦片战争以后,达斡尔族人民也同国内其他民族一道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族民主革命之中。1914-1916年,齐齐哈尔的达斡尔族居民为反对军阀强行放荒招垦,霸占土地,在少郎和岱夫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封建压迫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达斡尔族人民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日联军。许多群众为抗联送粮、带路、掩护伤员,多次协助抗联抢渡嫩江。1944年,新疆塔城地区的达斡尔族人民积极参加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三区革命。解放战争时期,齐齐哈尔郊区和莫力达瓦旗的达斡尔族在当时中共嫩江省委和省军区的支持下,各自建立骑兵大队。这两支骑兵队伍自1945年冬起,参加了境内剿匪及解放尼尔基、讷河、嫩江等县城的战斗,在夺取东北战场最后胜利的辽沈战役中立下战功。1945年8月,达斡尔族和东北各族人民获得解放,13年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民族乡建立,达斡尔族进入民族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