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德昂族德昂族历史正文

德昂历史源流探索(一)------几个有争议的族称

发布时间:11-11-07

现代史学界都一致公认,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云南就已居住着“濮”、“越”和“氐羌”三大组群。“濮人”组群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民族,处于南亚语系族群分布区的北部。方国瑜先生说“永昌地区的哀牢人(即濮族),是自南而北迁徙的蒙克(孟高棉)族的支派”,即最早北上的民族;“越人”群族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南部,属于汉藏语系壮侗(傣)语族的民族,处于“越人”族群分布区的西部,是西进的民族;“氐羌”族源于我国的西北高原,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民族,处于“氐羌”群族分布区的西南部,是南下的民族。

德昂族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濮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在云南西部及其边外地带繁衍生息。可是由于历史记载的稀少和有些名称比较含混,认识不尽相同,因而要研究德昂族的历史源流,就得首先弄清濮人的源流。

对于濮人族群,我国历代史书都有记载,只有各个时期的称呼有所不同。在先秦时代将其称为卜人、濮或濮人;汉晋时期称为濮人、濮、濮夷、哀牢、闽濮、裸(踝)濮、蛮濮、尾濮等;唐宋时期又成为扑子蛮、越扑子、茫蛮、茫施、金齿、黑齿、漆齿、文面濮、赤口濮、望蛮等;元明以后又称为金齿、金齿夷、金齿蛮、漆头金齿、濮蛮、濮人、扑子蛮、哈杜、卡瓦、哈瓦、黑蒲、不农、蒲龙、波龙、养子、崩龙等。可是,由于有些名称比较含混,因而对他们能否归入濮人族群也就发生了争议。争议较突出的是卜(濮)人、哀牢、茫蛮和金齿。

1、卜(濮)。由于古代濮人的名称比较繁杂,而且分布地区极为广阔,有“百濮”之称,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百濮原本是一个族系,后来才分化融合于其他族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百濮是同名异族,只有永昌濮人才是现代高棉语各族的先民。本文主要探索德昂族的历史,只涉及到永昌濮,故在此暂不讨论百濮的族系。永昌濮是德昂等族先民的观点,现已基本没有更多异议。我们完全同意这种观点。

2、哀牢人。对哀牢人的记载,最早要算晋代常懅所著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和南朝宋代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两书中提出:永昌郡,古“哀牢国”,为地名、国名;又说“哀牢夷”,即哀牢人,为民族名。对哀牢人的族属,学术界说法颇多,争论也较大。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①掸泰说。此说最初出现于欧、美学者。他们认为南诏是泰族国家,自称“出哀牢夷之后”;而且“牢”与“老”(挝)、“寮”(国)同音;同时永昌郡原来就有掸泰民族。因而应是掸泰民族。②越人说。以哀牢夷“刻画其身象龙纹”,沙壹又触龙化之枕木而生九子,因而认为是“濒海越人入居滇池”,是傣族的先民。③“氐羌”说。认为南诏自称“出哀牢夷之后”,而且哀牢与两汉“昆明人”的地域分布完全一致,是氐羌族群“昆明人”的一支,因而应是藏缅语各民族先民。④濮人说。此说为我国学者的传统看法,明代董难的《百濮考》即立此说,近代的大多数学者也赞同这种看法。方国瑜先生说:“据《华阳国志·南中志》及郭义恭《广志》……永昌郡居民以濮人为主要,见于记录的哀牢人和濮人的生活没有分别”。明代董难《百濮考》说哀牢人即永昌濮人,是正确的。我们完全赞同濮人说,永昌的哀牢人是孟高棉语族的濮人,是德昂等族的先民。

3、茫蛮、金齿人。这个族称是由唐代樊绰在他的《蛮书》(又称《云南志》)中提出的。该书说:“茫蛮部落,并是开南杂种也。茫是其君之号,蛮呼茫诏。……又有茫昌、茫盛恐、芒鲜、芒施皆其类也。……或漆齿,或金齿。”对“茫蛮”、“茫施”、“金齿”部族方国瑜、江应梁、宋蜀华诸先生都认为:茫人居住区今日多为傣族居住,“茫”即傣语的“勐”,“茫沼”应是傣语“召勐”之误,因而他们应是现代傣族的先民。可是近年来,桑耀华同志又提出:“茫蛮部落”应是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的先民。其理由主要是:①《蛮书》所提茫人分布区主要是濮人住地;②“茫”(莽)即佤崩语支称的“莽”,是对首领的独特称呼,不是傣语的“勐”;③茫人的“藤篾缠腰”至今仍在德昂族和佤族中流行,妇女包头“出其余垂后为饰”仍为当今德昂妇女的传统习惯。因而认为“茫蛮部落”中虽也包括一些傣、阿昌等其他民族,“但就其主要特征看,更接近于孟高棉语族的佤、德昂、布朗等族先民”。又《元史·地理志》说:“唐史茫施蛮本开南种……或漆齿,或金齿,故俗呼金齿人。”因而“茫人和金齿完全是同部落或民族的不同称谓”。

我们完全赞同桑耀华同志的观点。唐代茫人居住的地区与元代金齿国的地域基本相同;“莽”本是孟高棉语语词,其意为首领或王,缅语借用而称国王,傣语也借用而以“莽左”、“莽妃”或“莽召”称国王,还尊称释迦牟尼转世为“莽銮”。“茫诏”并非“召勐”之误,傣语副词大都在主语之后,“召勐”意为地方官,“勐召”意为官家的地方,与“茫诏”毫不相干。元代的茫施路:北与柔远路(潞江)以今龙陵县大雪山以上的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东与镇康路以大雪山以下的怒江相接壤。该路的区域,包括今龙陵县高黎贡山分水岭以南和怒江以西的大部地区,以及潞西市的上半部地带。在这一带地区,除了芒市坝外,绝大部分都是山地。山地上原来都居住着“腊人”,至明嘉靖初年(1522年~1530年),平达一带的腊人起义,还打败了芒市土司派去镇压的军队,直到永历六年(1652年)才被遮放土司等联合的军队彻底击溃,就是现在芒市坝子的周围山区,原来也都不得居住孟高棉语的腊人和碧人。据调查:过去德宏这块土地上的居民,主要是腊、养、碧、傣四种民族,腊、养、碧人主要居住在山区半山区,而傣族主要居住在坝区,自古以来就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现在,腊人已报称佤族,养人是德昂族中的饶曼支系和缅甸的克伦族,碧人又是德昂族中的布列支系,都是孟高棉语的民族。由此可见,茫人、茫施人和金齿人,主体还应是德昂、佤和布朗等族的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