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白族白族文艺正文

白族的曲艺

发布时间:11-11-02

大本曲为白族传统的民间曲艺。主要流行于大理、宾川、云龙、鹤庆、剑川等县的白族聚居区,大理尤为盛行。大本曲产生的具体年代,今尚无定论。但至迟起源于唐宋。

大本曲的曲目,目前已搜集到117本。就内容而言,包含三个部分。

1、据白族历史和民间故事创作而成,如《白王的故事》、《火燃松明楼》、《血汗衫》、《蟒蛇记》等;

2、大多数曲目是从汉族历史 与民间故事移植而来;

3、部分依宗教故事改编而成。唱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夹少量说白。其基本格 律为明代杨黼《山花体》、“诗三韵”。

一般使用“七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八句体或“七七五、七七七五”的七句体结构配词。也有九、十句段的结构。

大本曲唱腔素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称。“三腔”以大理城为中界,城南地区为“南腔”,城北地区为“北腔”,洱海东岸为“海东腔”。“九板”指大本曲常用的九个腔调,包括以下五个基本 音调:平板、高腔、大哭板、边板、小哭板。五种腔调具有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音乐功能。“十八调” 是指内容各异而唱词相对固定的小调,具“插曲”性质。“北腔”的“十三腔”同南派“南腔”的“十 三调”性质一样。

大本曲腔调的形成,基本上以白语声调为基础,“依字行腔”旋律的进行与声调升降保持一致。多数是在曲调骨干音——更多的是对调式起支撑作用的上中音、下中音、属音和主音上进行移位,以适应 声调的升降和保持调式的色彩,因此声韵调音基本与乐句落音一致。

新中国建立后,民间文艺家先后创作了60多本新的曲目。在乡间和山区编唱闻名的有大理赵丕鼎,洱源李治唐、刘沛、剑川苏贵、段学渊。

上一篇:白族民歌 下一篇:吹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