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自称“保安”。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相近,历史上被称为“保安回”或“回回 ”。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这一名称系源自几百年前保安族居住地今青海同 仁县境内的“保安城”之名。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问题,较有代表性说法有两种:
1、蒙古人说。保安族是元明时,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随西域亲军东来,最先在今青海同仁地方 驻军垦牧,与周围的藏、汉、土、回等民族长期交往、融合而形成。其主要根据是:
(1)从语言看,保安语与蒙古语族诸语言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并有45%的词汇和蒙古语为同源语词。
(2)从史籍记载看,元明时就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军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一带驻军屯田放牧。
(3)从习俗看,保安族善骑术、好枪械和摔跤,以及部分保安族人忌大年初一早晨酒扫、孩子哭闹等 习俗,都与蒙古族有一定关系。
2、色目人说。保安族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为主,与蒙、藏、回、土等族,从十三世纪起,逐渐 融合而形成。其主要根据是:
(1)从宗教信仰看,元初驻扎在今青海同仁地区的西域亲军,包括被征调的青壮年男子、被俘的妇孺 、随军的工匠、商人等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
(2)从经济看,保安族善于经商,这与当年信仰伊教兰教的色目人中的商人传统有关,而保安族人民 所擅长的打刀工艺,则与元朝蒙古军中有西域回回工匠有很大的关系。
(3)从体质看,保安族人体格健壮,多胡须,性格强悍,与色目人相似。
(4)从饮食习俗看,保安族精于制作的油香、馓子、凉面等面食,正是西域民族的传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