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安族保安族历史正文

保安族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13-07-16

保安族(the Baoan nationality)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保安”系本族自称。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而被称为“保安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根据本族自愿,定名为保安族。

保安族的族源和形成,根据传说及其语言特色、人种特征和生活习俗,一般认为保安族是元朝以来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色目人,在青海同仁地区戍边屯垦,同当地蒙、藏等各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据1954年语言调查认定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保安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保安族做面食的技术高超,油香、馓子、锞锞、凉面皆为西域民族的传统美食。

保安族原先居住在青海同仁地区。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包括同仁在内的河州地区,成为蒙古军队驻扎的重要军事据点。一些蒙古军队和“探马赤军”中的中亚色日人就地驻扎屯垦,被称之“守边防番”和“营伍人”。元世祖后期,将“探马赤军”编入民籍,成为民户。从此在同仁戍边屯垦的军士,成为保安族的先民。明洪武时,建有保安城、下庄和尕撒尔,称“保安三庄”;周围的土、藏族人称保安人为“黑黑”(即回回),约在清咸丰末年到同治初年(1858年至1863年),保安人被迫离开青海同仁保安地方,迁到甘肃河州大河家地区。保安人迁徙原因有诸多说法,主要是封建统治者强制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人改信喇嘛教而被迫迁徙。

保安人在头人舍力布、力保山尕、夷拉西、尕拉孜等商定迁走时,遭到玛巴部落、尕寨东部落联络五坊头和其他部落的攻击,玛巴部落、尕寨东部落等部落乘夜包围保安城。居城的部分保安人罹难或被俘,大部分仓皇出逃。藏族郎加部落的红布安古哇、阿克华里旦、阿克力率众从保安城后的烟洞山下来,把保安人从北塬水洞拦应而出,同下庄保安人一起,翻过多曼尔山,通过郎加部落地界,一直护送到尕楞口以东。直到解放后,干河滩和梅坡的保安人仍把郎加人称作“阿旺仓”(救命恩人之意),有时请来款待,保持着兄弟民族间的传统友谊。居住在隆务河西岸尕撒尔的保安人亦在马牙拉、马三高、马十六等率领下,得到土族哈仓那卡部落的护送,舍弃家园,到循化街子——带落脚。保安人到循化地区后,被撒拉人分别安置在苏只工、查家工、街子工和查汗大寺工。因人多地少,保安人无以生计,二三年后,再次东迁。他们征得积石山关内大河家人士的同意后沿黄河南岸东行,过积石关门。到大河家地区。下庄人居住在干河滩,保安城的居住在梅坡,尕撒尔的居住在大鲜艳夺目。

饮食食用的牛羊和家禽,须由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屠宰,忌吃一切动物血和自死之物,忌吃一切凶禽猛兽之肉。舀水、舀饭不能用反手。忌在水源头洗澡、洗衣服。其它习惯与当地回族相似。

居住保安族一般是整村连房密集居住,一家一院,房屋多是土木结构的土平房;有出檐和翘檐之分。出檐房比翘檐房多一道檩柱,比较宽敞。正房座北向南,一门两窗。喜睡热炕,炕上多铺毛毡。炕墙周围多装围板,挂炕围。炕的贴墙安放炕柜或板箱,装衣着杂物;被褥叠放在上面,家家备有炕桌,有的家还有高、低八仙桌,供吃饭、喝茶、待客用。房内多贴字画,以阿文对联和“克尔白图”最为讲究。院内多植果树、花木,并种有蔬菜。牲畜圈棚、鸡舍、草房、厕所多在侧后院,勤于打扫。婚姻保安族男女青年双方同意作亲时,即由男方准备好茯茶、四色礼和衣料,送到女家定亲,叫做“送定茶”,送过定茶的姑娘不再相亲,达到结婚年龄,由女方家长和媒人商定彩礼,通知男方,按商定数额逐一办理。送礼时男方派5至8人,携带彩礼、衣料、成双的胭脂、粉盒、手镯、耳坠等,由媒人领着送往女家。女方的亲房产族要“叫客”。女方家炸油香、馓子、宰羊摆宴席;席上还有核桃、瓜子、冰糖、桂元、葡萄干、水果糖等,盛情待客。婚礼大都造在“主麻日”举行。当日由男方亲朋组成迎亲队(其中要有两名女性)和新郎一道牵着披红挂彩的马前往迎亲,首先向女家说“赛俩目”,请阿訇念“尼卡”,接着进行结婚祝福仪式,撒核桃、枣等,以示新婚夫妇生活幸福和早生贵子。女方的亲朋和村上的年轻人向新郎索要“奴古目哈钱”,并将迎新来的人拉到院中,用锅底灰抹花脸,以示喜庆。如果男女双方是同村的,女方的一些青年还跟迎亲的人返男方家,又给新郎父亲脸上抹锅底灰祝贺。同时,还在新郎父亲抬到女家,俗称“抬公公”。此时,新娘的父亲迎出,和亲家见面互致问候。这时,新娘才由自己的送亲队送往男家。新娘离家时,向行进中的后方抛撒五色粮(一般是麦、豆、玉米、青稞、小米等),表示把吉祥和幸福留给娘家。新娘到达男方家门时,男方青年设障拦挡。女方送亲队奋力开路,保护新娘和亲属冲进大门并送入新房。新婚之夜,村里的青年人聚集院内唱“宴席曲”,进行风趣热闹的贺喜。新娘过门的3天内由女家送饭,以示父母的关怀。

丧葬保安族按伊斯兰教风俗用白布裹尸实行土葬,葬礼简单朴素。

风尚爱好清洁,讲究卫生。无论男女老少都经常沐浴。沐浴用水是流动的洁净水,一般家庭都没有简易水房或吊桶。家中用水,解放前,由成群结队的青年妇女、姑娘们在早上和下午定时用木制背桶背水,其技巧堪称一绝。保安民族感情浓厚,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对于贫穷人家尽力周济,热心帮助。对老年人、长辈、阿訇和有知识的人十分尊重,诸事请教。

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忌讳跨越斧子、镰刀、绳等生产工具。家人从外面回来,不能直接进入有小孩有病人的房子;妇女到河边担水,必须逆水而舀,不能顺水舀或反手舀;不许坐在门槛上;客人不能进厨房,不能进女人的寝室。

上一篇:保安族起源 下一篇:保安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