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大师----- 赤列塔青
每天早晨九点钟,69岁的赤列塔青走出家门,准时来到位于拉萨北郊佳村曲美的制靴车间开始一天的劳作,在这个略显空荡、冷清的工作间里他已经坚守了整整46个年头,用他的话来说:“需要使用什么工具闭着眼睛也能摸到”。
坐在工作台上的赤列塔青,身材高大,穿一身合体的黑色氆氇袍,前摆上沾着几星鼻烟,长期用针的手指有些变形。翻开他的履历发现赤列塔青可以说是拉萨少有的制靴世家,他的父亲边巴顿珠在旧社会是个给人支差的贫苦鞋匠,替给有钱人修鞋、作鞋为生。赤列塔青从小在父亲和师傅身边打下手,学习藏靴的制作工艺,逐渐掌握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成长为一个勤奋而多才的匠人,开始了稳坐一隅的手工生涯。
当他成年后,适逢西藏实行民主改革,拉萨市城北区在夏萨苏和冲赛康各成立一家“鞋业互助社”,8位鞋匠师傅每人掏50元钱入股,赤列塔青父子就这样成了互助社的第一批成员。互助社成立之初,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然而,在青涩的冲动过去后,他们就发现由于日用品供应的充足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眼光仅盯着藏靴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收入也很不稳定,于是他们慢慢增加了藏纸、藏香、编织等车间,度过最初的难关,企业生产逐步走向正轨。
当然,在最风光的时候,他们制作的藏靴在很多地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那时候,他们经常开着大卡车,把东西和工具装在车厢里到青海、藏北、昌都等地“漫游”,每到一地,刚做好的藏靴、皮件总被抢购一空,有时候,还要在当地多呆几天,不分昼夜地加班赶制当地人的紧急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