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宗寺始建于公元十六世纪中叶,最初的名字叫则康玛(红顶殿),在今理塘县境内,由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赐地与信物,扎西奔兴建。若干年以后,噶妥寺转世活佛本鲁,住锡于此,寺院亦随之而成为噶妥寺的属寺。后来,本鲁移住宗义寺DRung-Yig-dGon-Pa(今白玉县麻绒乡境内),寺院亦随之迁移。
本鲁圆寂后,白˙桑结扎西sBas-Sang-rGyas-bKra-SHis继任寺主,因白˙桑结扎西弟兄五人名字中都有“扎西(汉译义“吉祥”)”二字,又都是转世活佛,家里一个名叫卡格KHa-dGe (汉语义“善嘴”)的佣人惊喜莫名,连呼“阿察木(汉译义“希有”)!阿察木!真是‘阿宗布(十全十美)’”,此后人们都管喇章bLa-BRang(上师的房子)叫“阿宗”。这就是阿宗寺寺名的由来。
白˙桑结扎西的转世活佛仁增青波Rig-`aDZin-Chen-Po是一位掘藏大师,曾担任过德格土司的国师,他在昌曲河下游的深山中新建了更古雅玛厅rKe-`aGu-Ya-Ma-Thing寺,传法授徒,名重一时。当时,寺院常住僧众有500多人,领有附近的萨迦、宁玛好几座属寺,是昌台地区最大的寺院。 仁增青波的转世为仁增˙卓堆巴沃多杰,即第一世阿宗˙珠巴活佛。仁增˙卓堆巴沃多杰,先在冬热神山对面的山谷中修建了彭措噶察PHun-TSogs-dGa`a-TSal(汉译义“圆满极乐园”),后又修建了奥莎梯确林Aod-gSal-THeg-mCHog-gLing(即今天的阿宗寺)。
仁增˙卓堆巴沃多杰的儿子甲色活佛久美多杰担任寺主的时候,阿宗寺已基本上具备了现有的规模,拥有大经堂、印经院、讲经院、佛学院等设施。
文革及十年动乱期间,阿宗寺和其他寺院一样遭到了毁坏,许多珍贵的木刻经板散失殆尽。改革开放以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第二世阿宗˙珠巴活佛多方设法恢复修缮,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修复了佛学院,并添置了许多经书佛像,增刻了部分经板,使阿宗寺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