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瑶族瑶族文艺正文

瑶族长鼓

发布时间:11-11-05

瑶族长鼓,又称花鼓,亦为古代细腰鼓类乐器之变体。流行于广西、广东等瑶族聚居地区。宋代,瑶族已使用长鼓,当时称铙鼓。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铙鼓,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植于地,坐拊之。”

瑶族长鼓,鼓身细长,呈两个倒接的喇叭状。鼓身用硬质木材制作,整段原木经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而空,形成两个共鸣鼓腔。蒙以牛皮、羊皮或山兔皮,鼓皮由鼓钉固定在鼓的两端。全长80—110厘米,腰径4—5厘米,面径12厘米左右。鼓身通体涂漆,饰有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彩绘花纹,色调鲜明,富有民族风格。演奏时,左手执鼓腰,右手拍击。边击边舞;也可系绳斜挂于肩上,双手拍击。奏法较多,民间有“三十六套”之说。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使用。

上一篇:瑶寨定歌 下一篇:瑶族舞蹈—长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