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医药壮医正文

壮医学的药物竹罐疗法

发布时间:15-09-07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用煮禅之壮药水加热特制之竹雄,再将竹鳒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抬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机理:壮医药物竹罐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从现代医学的现点来看,在拔罐时,除了负压吸拔的良性刺激外,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促进代谢,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范围:壮民药罐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许多疾病均可以治疗,对风湿性腰腿痛的效果尤为显著。常见的适应症有:风湿痹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头痛、骨折愈后淤积等。

禁忌症:有下列情况者,不用或少用。

(1)心脏病心力衰竭者。(2)全身性皮肤病患者。(3)狂躁不安的精神病人。(4)极度消瘦,皮肤没有弹性者。(5)妊娠4个月以上者。

准备工作:(1)仔细检査病人,明确诊断,确定是否为药罐疗法的适应症,有无禁忌症,选定拔罐部位。(2)准备药液、药罐、针及消毒药品等用具。(3)选定拔罐所用体位。(4)作好解释,消除病者的恐惧心理。

药罐的制作:选取口径为1.5至4.0厘米,生长1至2年以上的金竹,以近根部正直者为佳,去掉外皮,罐壁厚适中,口边磨光,平滑,长度为10厘米左右的竹罐。

常用药物:杜仲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风、抽筋草、臭牡丹、五加皮、鸡屎藤、石菖蒲等,各适量加水煎成药液,浸煎竹罐用。

操作方法:将上述适量的药物加水煮沸,投人已制好的竹罐,同煮5分钟后取出备用,边拔边捞,用净水珠,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皮肤上,每次拔5至10分钟,第一次拔的时间可短些。第一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至4针,迅速取热药罐在针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复拔2~3次。竹罐上出现的白泡多的可多拔几次,直至无白泡为止。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卫生纸擦净后再吸再拔。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药巾冷了再换热的药巾(药巾即为干净的毛巾浸于上述药液,捞出拧半干即成)。疗程的第一天只敷不洗,第二、三天再用药液熏洗患处。

术前准备:竹罐10至20个,每个内径1,5至2厘米,高8厘米,边厚0.2厘米,周边及罐口打磨光滑。备铁锅或瓦锅一个,镊子、毛巾、消毒三棱针、消毒棉球等。药物可根据病情需要或选用民间秘验方,如风湿性腰腿痛选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淤的药物。

适应症及取穴:各种痧症、风湿性腰腿痛、颈肩酸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疗效显著。痧症可取太阳、合谷、胸背部肌肉较丰厚处的穴位;颈肩酸痛可取局部三四个阿是穴;风湿痹痛可在痹痛局部选穴,如腰痛取肾腧、腰腧、腰阳关、次髎等穴,腿痛取环跳、阴市、伏兔、委中、阳陵泉、绝骨等,上肢痛可选肩髎、合谷、外关、髎腧等。

操作手法:把药物、竹罐、毛巾、适量水放人锅内,加盖煎煮约1小时,用左手持镊子将竹罐取出,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将罐用干迅速吸附于选定的穴位上。根据病情,每次可拔15罐左右,约15分钟拔毕,以右手姆、食、中三指将罐向左或右轻推,即可将罐取出,然后用消毒好的三棱针在已拔吸的部位作垂直针刺,每针深约1.5毫米,刺完后再按上法拔摩一次,最后用消毒棉球将拔吸出的血液拭擦干净,用镊子将锅中的毛巾取出拧干,轻敷于所吸拔的部位上,凉则换之,反复2—3次。操作注意及禁忌事项:

(1)应选好拔罐部位,以肌肉丰厚、皮下组织松弛及毛发少的部位为宜。

(2)病人应取舒适体位,冬天拔罐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拔罐时应尽量甩净水珠,以免烫伤皮肤。

(4)—般应在病人饭后两小时进行,避免过饥过劳时拔罐。

(5)取罐时按压确边使空气进人,即能取下,不能硬拉药罐。

(6)拔罐后如皮肤起水泡,小者可用万花油涂擦,几天后即能自愈。大者用消毒针挑破,挤干水后涂上万花油或龙胆紫即可。

(7)拔罐时病人不能移动体位,以免竹罐脱落。

(8)两下肢膝眼不能拔罐。拔罐部位当天不能洗冷水,以防感染。

(9)对孕妇、婴幼儿、严重心脏病、体质过于虚弱、浮肿、出血性疾病、广泛皮肤溃疗者及大血管周围慎用或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