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佤族佤族工艺正文

佤族木鼓

发布时间:11-11-09

佤族的木鼓,佤语称库洛、克拉,是用一整段粗大的原木制成,多采用红毛树、椿树或樱桃 树等硬质的 树干下部为材。传统的木鼓,形体粗大,一般长150厘米~250厘米,较大者可达 300厘米~400厘米,粗 端直径50厘米~100厘米,较粗者可达150厘米。

在原木中部纵向挖一狭长音孔, 距两端各20厘米,中间 狭窄处孔宽6厘米,两端较宽10厘米~12厘米。音孔由两端向中间挖成两头浅、中间深的鼓腹。木鼓外表 有的剥去树皮,一般通体光滑无饰,有的则在一端雕刻出牛头或人头形,也有的通体刻以三角纹或斜纹 等图案为饰。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化馆收藏的一个木鼓,鼓长155厘米、粗端直径50厘米、音孔长 110厘米、宽10厘米。成对的佤族木鼓,虽外形和构造相同,但选材、大小和音响有别。

稍大的母木鼓, 多用马老鹰树制作,发音较低而沉重;略小的公木鼓,常用红毛树制作,发音较高而明亮。20世纪80年 代以来,云南省西盟、沧源、澜沧等县的文工队,将木鼓加以改革,出现了长125厘米、粗端直径35厘米 的小型木鼓(图)。在原木中部挖一条两头宽、中间窄的音孔,音孔的两头留有对称的称为鼓舌的木墙, 由两端往下挖出两头浅、中间深的鼓腹。因鼓舌厚度和鼓腹深浅的差别, 敲击木鼓的不同部位,每个木 鼓都能发出两个音高不同的音响,音程相距为大三度或四度。木鼓常置于两块木板或两个石块上,使其 离开地面有利振动发音。

演奏时,使用两根特制的木制鼓棰,棰长40厘米~45厘米,两头粗、中间细,与运 动器械哑铃大致 相似。敲击时,奏者两手各执一棰中部,一边跳舞,一边向鼓身两侧杵击,发出“咚咚”之声,其音响 可传数里之外。有时奏者右手持一鼓棰,左手持一竹片,两手配合敲击音孔两 侧的鼓身中部,发出“咚 咚”与“啪啪”的音响,时而统一,时而交错,节奏丰富多彩。木鼓还可由两人或四人合击,奏出阿佤 人熟悉的多种不同的鼓点,用以表达各种特定的内容。

木鼓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佤族村寨,除逢年 过节、宗教活动或盛大集会时演奏外,它的音响还常作为信号语言,用来传达战争来临或发生火灾等消 息,以迅速集合群众。此外,当猎人们出猎获豹归寨时,人们也敲击木鼓欢迎表示敬意。20世纪80年代 ,佤族的小型木鼓已登上文艺舞台,用它伴奏的佤族《木鼓歌》、《佤族木鼓舞》和《甩发舞》,富有 浓郁的民族 风格,表现出刚健豪放的民族精神,深受人们赞赏。如今,佤族木鼓常与象脚鼓、(钅芒) 、镲、葫芦笙、竹笛和竹鼓等乐器组合在一起为歌舞伴奏,用于年节喜庆等活动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佤族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