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正文

保安族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11-11-25

保安族的服饰

保安族的男子,平时喜欢戴号帽(用白布或黑布做的一种圆顶布帽),穿白衫,套青布背心;在喜庆节日时,戴礼帽,穿翻领大襟长袍,荣腰带,系腰刀,足登高统马靴,显得威武潇洒。这种袍子很象藏袍,但又有别于藏袍,而是比藏袍稍短,还有不同宽度和不同色彩的加边。腰带的长度一般都是围腰三圈还须外露一尺汗大约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长。冬季穿翻领皮袄,多褐色。妇女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上身多是大襟袄上套坎肩,长袍一般刚过双膝,衣袖和裤边也都有不同花色的加边。总之,过去的服饰都较宽大,都有各色加边,这就是男子冬天穿的白皮上衣,往往出加是红色边子,显得格外英俊。此外,妇女们还喜欢戴盖头,通常少女戴绿色的,婚后戴黑色的,老年戴白色的。

保安族的婚姻

解放前,保安族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夫权思想占统治地位,有天是一大天,丈夫是一小天的说法,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受男子支配,处理重要事情要向丈夫讨口唤(充许之意)。若夫妻不睦,男子可任意提出离婚,但妇女没有提出离婚的权利。离婚后,妇女可以再嫁,俗称夫嫁由父母,后嫁由自己。妇女无继续权。男死无子,寡妇改嫁后,家产归亲属。解放后,保安族男女婚姻获得了自由。

保安族的丧葬

保安族实行土葬,但不用棺椁。一般是早亡午葬,晚亡晨葬,麦体(尸体)停留最多不超过一天。人亡后一般要请阿訇念经,要抓水(洗尸)、穿长凡(用白布裹尸),然后移科塔(清真寺内用的公共抬尸匣)抬往墓地,实行埋葬。葬后三天,家里人还要去墓前悼念,以油香等食品分赠亲友,以示对亡人的追悼。 婚姻 解放前,保安族盛行早婚,一般是男十七岁,女十五岁即可成婚。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媒人说合。其主要过程是:先由男方请媒人说亲,接着是下聘、认亲,最后结婚。财礼各自繁多,用费较大,就拿手茶(干礼)一项,是低需五十至一百元等。婚礼大都选?“主麻日”举行,当日是由男方亲明数十人组成迎亲队,和新郎一道,牵着披红挂彩的马前往女方迎亲,首先由女家说"赛俩日"(问好问安之意),接着进行结婚祝福仪式,还要撒核桃、红枣,凡是贺喜的来宾都要索取一份,表示合家吉祥如意、红喜临门,夫妻和睦相处之意。同时女方的亲朋和村上的年轻人向新郎索要奴古目哈,并将迎亲来的人先后拉到院中,用锅黑给他们涂花脸,表示祝贺。事后,女方的部分青年人还要随男方迎亲人迎男家,又给新郎的父亲脸上涂锅黑表示祝贺。同时,还把新郎的父亲抬回女家,请至院中坐定,此时,新郎的父亲迎出,和亲亲见面问好,除说些客套话外,还要在男方亲家面前跪定,请求宽恕"教女不严"之情,爬在地上以示愿受责罚。男女亲家随即顺手拿起宴旁事先放好的鞭杆,重责二十下后离开女家迎回。这时,新郎始由自己的送亲队伍送往男家。当新娘离家时,要向行进中的后方抛撒五包粮,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新娘到达男方家门时,男方的青年人截住马头不让进门。这时,女方的送亲队伍,必须有一部分人开辟,一部分人保护着新娘的亲属,拖着新娘冲进男方的大门并送入新房。此时,门前路旁鞭炮齐鸣,新郎也站在大门房顶放炮,表示消灾除邪,吉祥如意。新婚之夜,村里的年轻人聚集在院子里唱宴席曲,歌声此起彼落,有问有答,娓娓动听,直至深夜始告结束。新娘过门后,三天不食男家的饭,由女家送来,以示父母对女儿的关怀。

上一篇:黎族风俗 下一篇:上海人的春节怎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