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祜族社会里,由于长期的游猎生活,使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强暴,同时又形成了团结互助、尊敬老人的道德风尚。他们对待真诚相处的人是那样热情,对那些奸诈、不守信义的人非常痛恨。这些风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独特的礼仪。
猎肉分食与尊敬老人
狩猎,是拉祜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是副业生产,也是打猎护庄稼。狩猎,有一人一户的活动,也有一村一寨的集体活动。集体狩猎是在旧历的正月、二月间,出猎时几乎整个寨子的男子都出动,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一路,一去就是几天或十几天才回来。所得猎物不管大小,参加围猎的人不论大人小孩,每人都分得一份猎肉。假如猎物太小,就是煮成稀饭也要一人一碗分食。假如猎得马鹿等大野兽,头由猎得者或放头一枪打中者拿去,有两条里脊肉,猎得者可以分得一条,作为奖励,另一条送给寨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那也是不得享受的。除里脊肉外,其余猎肉平均分配。在分配肉时,凡是过路人,只要遇上,同样可以分得一份猎肉。
拉祜族对老人的尊敬,有这样一句话:“把享受让给比自己老的人,因为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先看见的,最老的人是寨子里懂道理最多的人。”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拉祜族尊敬老人的美德。平时家里有老人来了,青年就自觉地让座,请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阳出的方向,然后敬烟,接着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吃,第二碗敬给老人,意思是请老人放心。向老人敬烟、敬茶时,都要双手举过头,接的人也要双手去接,单手接就很不礼貌了。敬烟敬酒时,第一个敬给的烟酒,不转给在场比自己年纪更大的人,以后这个人是不会受到大家尊敬的。老人坐着时,青年人不得从老人前面走过,要从背后走过。盛饭时要先盛给老人。老人吩咐事情时,要等老人吩咐完了才能回话。
拉祜族的服饰
拉祜族人民穿的衣服,解放前还处于各家各户自己种棉,自己用简单的纺车纺纱,用极简陋的织布机织布,布织成后染成蓝色、青色,做成衣服。拉祜族最喜欢黑色,认为黑色最好看。解放后,国家每年由内地调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纤织品供给。由于拉祜族人民喜欢自己织的布,国家每年还要调入大量的棉花和棉纱,供拉祜族人民自己纺纱织布。现在,拉祜族的小伙子和小姑娘既喜爱自己的民族服装,又喜爱各色布匹和化纤产品制作的新式服装。
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两边开齐腰部高的岔口,衣长齐脚面的长衫。在长衫岔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等各色几何图纹的花边,沿衣领及开襟上还嵌上数十个雪亮的银泡或佩带大银牌(拉祜族“普巴”)。有的下穿统裙,有的下穿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大,几乎像对襟,衣边缀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只齐腰节骨的短衫。短衫里面,穿一件白色汗衫,露在统裙上面。穿着这两种服饰的妇女,都头包四公尺长的黑色包头,在包头两端缀以线穗,有的则是包大毛巾。穿长裤的妇女,冬季多数小腿都套腿套,小腿套两端都用色线绣上花纹。
拉祜族男女都剃光头,但妇女要在头顶留一绺头发,名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区别。现在,大部分年轻姑娘都留长发,编辫子。但在农村,妇女婚后又剃光头。这一方面是为了卫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示已经结婚了。拉祜族妇女一般都戴较大的银耳环、银项圈、手镯,男子也有戴手镯和项圈的。
拉祜族男子头戴帽子,也有全包头者。帽子是用六至八片正三角的蓝黑布拼制成的,下边镶一条较宽的蓝布做边,顶端缀有一撮约十五公分长的各种颜色的线穗垂下。现在,有不少人戴便帽。但到节日,妇女都穿花边衣服,头裹黑色包头或大毛巾,男子戴帽或裹黑色包头。节日和赶集,男女都要背一个长方形背袋(拉祜语叫“面搓”)。背袋用自己织的青布做成,袋口镶嵌数层各色花布做成的模拟橄榄叶的几何图案,袋绳用色线织成,两端留有线穗。糯福、东回一带拉祜族的背袋又是用红、白、黑等多色线织成,并缀有贝壳和数个线穗和绒球。在集体进行舞蹈时,无论男女都背一个背袋。
拉祜族男人的服装,多数穿无领对襟短衣,青年人还要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他们认为黑衣服配上白里,就是妆扮得像喜鹊一样漂亮。穿开襟很小的衣衫的拉祜族姑娘,在短衣下衬上一件白汗衫,下摆露在统裙上面,它的意思也是同喜鹊争艳。年纪大一些的男人,都穿无领开襟短衫,老幼都穿裤管很大的斜拼裆长裤。
拉祜族的婚姻
有的地区拉祜族同姓不婚,禁止同父母的兄弟姊妹的子女通婚,即姨表兄妹、堂兄堂妹不通婚。多数地区,姑舅姨表的子女都通婚,称之为“亲上加亲”。由于这种亲上加亲和早婚,使拉祜人的后代的健康受到一定影响。解放后,实行新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拉祜族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要受到群众的谴责,他们说,天和地,山和水都是一对,唱情歌的也应该是一对。离婚的现象很少。夫死后可以转房,但仅可以转房给夫之弟,不能转给夫之兄。寡妇再嫁不受歧视。
拉祜族的婚姻是自由的。他们谈恋爱的时间,一般是在冬春两季,非凡是年节,是他们谈恋爱最好时期。谈恋爱的场所大都是在寨外,设有公房,他们谈恋爱的方式主要是串姑娘,夜间小伙子在寨边吹芦笙,小姑娘即出来唱情歌,他(她)们的情歌感情朴素而真挚。有时甲寨男青年邀请乙寨女青年,男女各一方,集体对情歌。假如小伙子爱上某一个小姑娘,就找机会抢走她的包头巾,跑到一安静处,女的就要跟着追去。若女的不爱男的或已经有了对象,就向男的要回包巾,表示拒绝。若双方都有爱意,便坐下来互表爱情,并互送礼物(女的送男的绣荷包、腰带、花背袋;男的送女有响蔑、耳环)以定情。双方定情后,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说亲。媒人到女方家说亲,要带上两包茶、一壶酒。媒人向女方提亲,不是直接地提亲,而是采取比喻的说法提亲。总之,女家知道媒人是为哪家小伙子来提亲,但互相都不直说,问答中绕山迈路,转弯摸角,兜很多圈子。假如同意就围绕着“不”字往返答,不收礼物。结婚时,男的先到女家拜堂,接新娘到男家,一般都是步行。拜完后,新郎新娘就背上竹筒去抬新水来给媒人和父母、客人喝,客人们一面喝水一面说一些吉利和祝福的话。晚上,跳芦笙舞祝贺,新郎新娘在男家住上几天后,就到女家从妻居了,婚事也就结束了。
拉祜族的居住
拉祜族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区,他们也称自己是山头人(拉祜语叫“科可搓”)。拉祜族的寨子,一般都建在山顶和半山腰上。寨子的竹篱笆,每年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参加修理一次。平时谁看见坏了,谁就自觉无偿地去修理。寨子有三处大门,即前门、左门、右门。寨子的后山是山神地,山神地中的树林谁也不能破伐,是禁区,假如谁砍伐了就要罚款或罚修路。
拉祜族寨子的命名,一种是以人的名字命名,如扎倮寨,扎倮虽不是头人,但扎倮是这个寨子的建寨人,所以这个寨子就用扎倮的名字命名。这类寨子很多,如三保寨、扎拍朵寨、娜妥玛寨 、娜六玛寨等。第二种是以这个寨子的头人的名字命名,如扎夺寨,扎夺是这个寨子的头人。第三种是以地形、山形命名,如哈卜吗寨,因为这个地方的岩石是白的,拉祜语“白”为“卜”,所以这个寨子就命名为哈卜吗寨,意译为白石头寨。又如哈尼玛寨,因为这个寨子在红色石头林里,意译为红石头寨。不论是以建寨人的名字命名,还是以头人的名字命名,人虽早已不在人世了,但寨名还是从老地方迁来时,用的老地方寨名,如拉巴寨。有好几个地方都有拉巴寨,而且还有大、小、上、下之分。
拉祜族的房子有两种:一种是掌楼房,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拴牛、堆柴等;另一种是落地房。拉祜族的房屋建盖方法都比较简单,用木料做柱梁,屋面有一定的坡度,盖上茅草,四面用竹篾芭或用芦苇编织的蔑芭围起来作围墙就行了。拉祜族男子都会盖房子,住房一般是三室,进门多设置在中间一格,进门就是神桌,左边一格设两张床,两床之间有一火塘,右边一格堆放谷子和其它东西。糯福坝卡乃拉祜西的大家庭,住的是掌楼房,房内的格数又按家庭内小家庭成员的家数分格数和设置火塘,一般是一个小家庭一个火塘,也有两家一个火塘各分一个陶锅煮饭。
拉祜族的婚姻
拉祜族过去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更不与内地人通婚。但这种观念早被打破了。现在边疆的兄弟民族与内地来的各种民族的人结婚的不少。所生子女从属于何种民族,按照有关法律,孩子在十八岁以前,由父母决定,十八岁以后由子女自己决定,所以就出现了内地籍贯的拉祜族或其他民族,拉祜族由张、李、石、铁、胡、黄等少数姓氏,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姓氏。
拉祜族的禁忌
拉祜族的禁忌很多,但现在有了很大改变,最有民族特色的禁忌是不得吃狗肉,吃狗肉者不得进家门,七天后要洗澡换衣才能进家门。
拉祜族的丧葬
拉祜族崇拜祖先,对丧葬很重视,本民族传统的葬法是火葬,视火葬为神圣。有的也用土葬,夭折的人不得火葬。老人病亡,鸣枪报丧,表示哀悼。
火葬:殉葬物视经济条件而有所区别,条件好者给死者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包头,还带上银镯子;条件差者给死者穿上生前的旧衣服,镯子也没有。此外,男的还给大背袋一个,弩弓一件,土锅一个、碗勺、舂盐巴的用具各一个,一点米,猪前后腿各一支,猪嘴猪耳朵各一个,还有鸡翅膀鸡爪各一个,鸡蛋两个。女的死后,不给弓弩,只给一个竹篮子,其它殉葬物则与男的相同。以上这些殉葬物与死者尸体一同用火焚烧,骨灰装进一个小木棺材里,送到墓地埋葬。
土葬:用薄木板做成棺材埋葬,埋后土堆成长方形,并在死者的脚前用石头垒起墓门,殉葬时均可到此墓地埋葬,夫妻之墓也可以埋在一处。
人死出殡之前,先由“磨八”(巫师)在死者身旁招魂,招魂时用饭一碗,一点食盐,两支蜡烛燃着,由磨八进行祷告,然后两个妇女点着火把,带着死者的殉葬物为死者领路走向葬场。全寨人都参加葬礼。葬礼完后,寨内参加葬礼的人均各自带一碗米,去死者家一起做饭吃。
拉祜族的家庭
拉祜族在家庭生活中男女平等,共同持家,家庭有事或者买东西时,是男女互相商量决定的。拉祜族盛行从妻居的习俗,男子婚后即到女方居住,称为“上门”,女婿上门三年后即分居出去,另立新户,男子成年外出上门,即很少再回本家。在财产继续上,女儿与儿子都享有同等权利。若只有一子,儿子结婚也可以征求女方同意再上门,也不再分家另居,便留在父母的房子。若有两个儿子,谁赡养父母,父母的房子便留给谁,假如只有女儿,女儿也要赡养老人。无后者、无外姓瞻养者,老人去世后,财产归全寨所有。 特产资源
在澜沧绵延起伏的高山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非凡是有色金属矿,为滇西南有色金属宝库的矿区之一。
闻名的募乃老厂,远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就开采过银子,冶炼过银的渣子堆积如山,尚含有大量的铅质,成为地表面铅矿。还有尚未开采的原生铅矿,藏量也很丰富。光绪年间,在澜沧逐步开始炼铅,粗铅大量运销国外。铁矿蕴藏量也很大,已发现的铁矿点有五十余处,分布在澜沧县全境。还有丰富的金、锰、铜、水晶石,非金属矿有煤、石膏等。这些地下宝藏,已逐步进行勘探、开采,将为祖国建设提供大量黑色和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