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礼是巴夺寨村民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它指的是成年人的结婚典礼。从解放前的旧社会,到解放后的社会革命,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巴夺寨的成人结婚礼仪发生了很多变化。
1、20世纪50年代前阿尔村巴夺寨的婚俗
20世纪50年代前,阿尔村巴夺寨羌民虽生活困难,但在举行的成年婚礼隆重而喜庆。如有人举行婚礼与过年一样热闹非常。其举行婚礼的季节,一般都选在十冬腊月,全寨人农忙秋收后,由寨里的释比掐算择吉日再举行结婚仪式。
婚礼的全过程,被称为“三回九转”,表示其复杂的程度。首先是吃小酒。要请红爷到女方家提亲。其次是订婚酒,男方红爷和几个至亲到女方家,女方家的四大门亲到女房家里认识男方,决定婚事的具体事情,“出嫁还是上门(入赘)”。再次,为过彩礼,看男方展示给女方的各种衣物和手饰等;再次,就是正式结婚,在释比择定的良辰吉日举行婚礼。男女方都要提前派人通知各族房的长辈和亲朋好友参加婚礼,巴夺寨村民举行婚礼的时间一般为3天,过程包括:女方搭棚哭嫁、男家正席与谢厨谢客,寨里的村民每家会派一个人到举行婚礼人家吃酒席“九大碗”。最后是回门,男女新人回女方娘家。
2、20世纪50—70年代阿尔村巴夺寨的婚俗
20世纪50—70年代,新的婚姻政策得到推行,一夫多妻制被取缔了,村民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一些强制婚姻,例如“童养媳”,“娃娃亲”,“指腹为婚”等被取消了。但是,“兄嫂填房”与“父亲包办”等传统婚姻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在这个时期结婚的人们经历了社会的剧变,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经济紧张,生活困难,再加上当时提倡婚姻节俭,所以当时结婚的仪式非常简化,当地村民将这时期的结婚称为“当着毛主席的面结婚”。结婚时候,新人要当面向毛主席敬礼。结婚请客数量也很少,有很多人家甚至不请客。
3、20世纪80年代后阿尔村巴夺寨的婚俗
1982年后,国家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下放,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提高。此后,村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因此在巴多寨传统的婚姻仪式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婚姻过程和解放前没有多大的变化,包括:吃小酒,定婚酒,过彩礼,正式结婚(搭棚,正席,谢厨谢客),回门等程序。但是,彩礼和婚礼花费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