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苗族苗族文化正文

西江苗年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13-07-25

苗年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诸多文化的集中表现。深入研究苗年文化,对繁荣苗族文化事业,推动民族旅游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千户苗寨西江最集中、最全面地反映了苗年文化。为此,本文以西江苗年为对象,对苗年文化特征作一粗浅的剖析。

研究苗年文化特征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明确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状,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6页。西江苗年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苗族历史文化现象,必然会具有同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文化现象不同的特殊的本质,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苗年文化的特殊性,从中发现它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文化现象的不同点,发现其自身运动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卓有成效地宣传和继承苗年文化传统,大力提高它的文化艺术品位,使之更好地为现今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认真、深入、脚踏实地地对西江苗年文化的特征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是研究西江苗年文化重要意义之一。

之二是,探讨西江苗年文化特征,是弘扬苗族文化的迫切需要。苗族人民在长期的迁徙与奋斗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苗年文化则是万花丛中一束璀璨的奇葩。苗族奇特的吊脚楼建筑工艺、精美的挑花刺绣、银饰盛装、优美的芦笙铜鼓音乐舞蹈以用众多的蕴涵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苗族风情习俗等等,无不在一年一度的盛大的苗年节中表现出来,然而,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古往今来,这一深沉的苗族历史文化现象仍然处于自如自乐的原始状态,其提高与发展的步伐依然十分缓慢。因此,认真、深入、全面地对西江苗年文化进行研究,使其得到更快地发燕尾服与提高,是当前苗族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之三是,研究和探讨西江苗年文化特征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迫切需要。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旅游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办起各形各类的旅游文化节。雷山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与时俱进,适时地创办了“中国雷山苗年文化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企业家、旅游者不远千里万里,纷至沓来,投资兴业共度佳节,为雷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文化环境和条件。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认真进行苗年文化的深入讨,大力宣传和弘扬苗年文化,不断提高其知名度,把“中国雷山苗年文化周”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是十分及时的,非常必要的。

之四是,研究和探讨西江苗年文化特征是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苗年节是盛大的苗族祭祀性和庆祝性传统节日,不论从节日本身的性质来看,或是从节日活动的开展过程来看,都集中地反映了团结友爱、庆祝丰收、敬祭祖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一鲜明的主题。因此,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弘扬苗年文化,对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鼓舞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加倍努力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江苗年文化的基本特征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迁徙和艰苦奋斗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苗年文化就是比较典型的反映。尤其是千户苗寨西江的苗年文化更是这一灿烂文化的典型表现,有着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特征。

第一是它的民族性。勘探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年复一年稳定共同体。”(见《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第286页)。这虽然是斯大林为“民族”下的定义,但我认为,作为民族文化的特征,用这四个基本特征来探讨也是适用的。西江地区苗年节是具有代表性的苗族盛大节日。它在语言上、地域上、生活方式上和心理意识上都具有明显的西江苗族特点。在语言方面,西江地区的苗族群众历来都使用黔东方言,其口音口型基本一致。在域方面,西江苗年分三步来过,即小(开头)年、大年和尾年。一般来讲,小年、大年、尾年于十月十四日过。尽管凡苗族地区都过苗年,但过年时间却各不相同,分三步过年则只有西江地区。因此,西江苗年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在经济生活方面,西江地区的苗族人民历来以种田为主,以水稻主粮,居住条件、衣着服饰、经济来源和生活习惯都具有鲜明的西江特点。在心理素方面,西江苗年的主体意识就是庆丰年、祭祖宗。每当苗年来来是,家家户户按照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进行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祖宗的无限宗敬之情,盼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来看,西江苗年文化的民族性是极其显着和非常突出的。

第二是它的群众性。这主要表现在西江苗年活动的行为规范、文化层次、参加人员的众多和广泛等方面。一方面,西江苗年的各种活动都以民族、村寨为单位开展,是西江全体苗族民众的集体行动,而不是个人或少数人单独意志的表现。二方面,西江苗年活动是广大苗族群众,是西江苗族的男女老少都熟悉、掌握和和参加的活动,属于普及型和群众文化的范畴。三方面,苗年节参加的人员特别多,一般都在万人以上,多则数万人。每当节日来临,台江、凯里、雷山以至丹寨、榕江、剑河、镇远等地的各族民众都纷至沓来,参加节日活动。他们当中,有国家干部,也有县外、州外、省外和国外的来宾;有苗族同胞,也有汉族、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群众。因此,集体行为、不同层次、人员众多及地域广泛的群众性是西江苗年的显着特征。

第二是它的艺术性。西江苗年,是苗族优秀文化艺术展示的舞台。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芦笙场上人山人海。深沉的铜鼓敲起来,声音恢宏,惊心动魄。一排排长短不一、精制的芦笙齐声高奏,响彻云霄。特别是那金色的小芦笙,一对对、一排排,同姑娘头上的一副副银光耀眼的银花银角交相辉映,格外引人注目。如花似玉的苗家姑娘穿着自己亲手刺绣的精美花衣,佩戴着各式各样精制的头花银饰,更加楚楚动人。她们随着优美的芦笙音乐节奏,迈着轻盈的舞步,缓缓前行。美丽的百褶条裙随着舞姿转动,荡起一个个美丽的花浪。小伙子头上扎着高高的青色头帕,身穿对襟衣裳,手捧金色芦笙,两人一对,领跳在姑娘队伍的前头。这对吹累了,那对来接;这边吹结束了那边接着吹。身着大花绸缎盛装的老年人也不服老,肩并肩,手拉手,应和着年轻人唱、跳起来。整个芦笙场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艺术景象。一次苗年就是一次苗族优秀艺术的大展示,充分反是映了苗族文化魅力的独特与优势。

第四是它的交际性。西江苗年文化交际性的表现主要有三个主面:一个方面是物资交换活动。每当苗年节到来,各族各界的关部门都乘着大好时机,开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和生产交流和物资贸易活动。广大农村的各族民众也利用苗年节时间,纷纷带着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来到市场上进行交换。通过这些活动,互通物资有无,交流生产经验,促进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条件下,党委、政府更是利用苗年节,开展经贸投资洽谈,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二方面是走亲访友活动。走亲访友是苗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习俗。在苗年节期间,西江地区各族民众的这一活动更为活跃。亲戚朋友通过互相探望、走访、交流感情,加深理解,增强了团结,促进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开展。三方面是男女青年交流感情活动。苗年是西江地区苗族男女青年交流感情,“游方”择偶的重要场合和难得机会。节日期间,各族青年男女都身着节日盛装,纷纷集中到芦笙场中或“游方”场上“游方”对歌,相互表达内心的深情爱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互相接触,彼此熟悉,交流感情,加深了解,寻找合心的伴侣。尤其是在节日期间跳芦笙活动处于最后阶段,未婚的小伙子便吹起多情讨花带芦笙曲“好朋友、好姑娘、送条花带系芦笙,送来送来系这里,送来送来系这里……”向未婚的姑娘求爱。如果姑娘喜欢,就把早已准备好的花带系在小伙子的芦笙上,有的甚至取下身上贵重的银物圈、银项链挂在芦笙上,用此作为最大的作物,以表过自己最深的爱情的最大决心。这时,小伙子也要拿出价值的钱或物送给姑娘,作为定情礼物。每当出现这种场面时,整个芦笙场情绪高昂,欢声四起,气氛热烈,各族群众都沉浸在团结友爱的欢乐海洋之中。

第五是它的继承性。西江苗年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苗族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份难得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它一经形成就会具有其自身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具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强劲的生命力,因而从远古一代一代传承至今。首先是表现在“鼓社头”(苗语称“甘根略”,即“鼓根”)的传承上。千户西江苗寨由10自然村组成,其中的羊排村是祖寨,寨中设有“鼓社头”和“活路头”。“活路头”主管生产活动,“鼓社头”主管祭祀、社会秩序及文化娱乐活动。“鼓社头”由该寨的唐姓家庭中的杨员担当。“豉社头”辞世后,须由其后代一代一代承袭,这一规定历来已约定俗成,不得违反。其次是表现在节日思想观念的继承上。西江苗年的主观意念是庆丰收、祭祖宗。这些敬奉祖宗、祈盼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崇高美德和美好愿望,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存在着深厚的神话色彩,但它终究使西苗族人民得到了美好的精神寄托,因而使苗年这一传统节日延续至今,苗年的文化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提高。第三是表现在节日活动的承袭上。西江苗年活动主要有祭祀活动和跳笙、跳鼓、斗牛等文化娱乐活动。而且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节日中增强了文艺演出、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活动项目,节日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整个西江苗年越过越热闹,越过越美好。这些节日活动内容由于期崇高向上、健康有益的品质,一直被传承下来,经久不衰。

关于西江苗年文化提高发展的思考

通过对西江苗年文化特征的具体剖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苗年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以至世界各族文艺花园中一朵艳丽的鲜花,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极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它对于现今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采切实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和弘扬苗年文化,让它在不断得到自身发展的提高的基础上,为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一是要保护和提高。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州政府及有关单位尽快制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好黔东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过去,西江羁年文化如此辉煌,仅芦笙艺术就曾是年年户户芦笙响、不会吹笙无出息的繁荣景象。然而是时至今日,在现代科技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芦笙从大部分家庭中绝迹,相当部分青年已经不会吹笙,有的甚至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消极态度。如果任由这种态度发展下去,苗族芦笙文化消亡是极有可能的,现在是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的时候了。2002年7月,贵州省人大制订并公布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放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机遇。希望各级政府以及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多方工作,促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制订和实施。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法律法规的保护下,建立起芦笙文化基地、服饰文化基地和银饰文化基地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基地,切实保护好西江苗年文化的原生态文化艺术资源,让西江苗年文化同整个黔东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一起,在国家法律法规保护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得到较大的提高的和发展。第三,党委、政府要制订规划,拨出经费,征集、搜集、整理、出版涉及苗年文化艺术的实物和资料,汇编成册,长期保存,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理论研讨会,一方面不断加深对保护、开发苗年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断深化对苗年文化的丰富特质和内涵的理解,使之不断由普及型向得高型层次升华,达到提高发展的目的。

第二是要宣传和弘扬。首先,要继续办好“中国雷山苗年文化周”。雷山县委、县政府创办的“中国雷山苗年文化周”,为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最佳道路,为雷山的发展迎来了很好的机遇。这是宣传和弘扬苗年文化的最佳途径,要继续加大力度,办活办好。其次,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拍摄各咱关于苗年文化题材的系列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并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创作采风活动,创作出一批反映苗年文化的好作品。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电视台和各种报纸杂志,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大力宣传苗年文化。第三、要大力倡导青年一代吹芦笙、跳芦笙、爱芦笙、让芦笙、铜鼓这些民族艺术奇葩在青年一代心中深深扎根。要一代一代地吹响芦笙,跳好芦笙,以便把每年的苗年节办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人士、旅客光临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旅游观光,为民族地区的振兴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是要创新和发展。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的确立,加上西江传统的节日文化,使西江成为海内外注目的地方,万方仰慕,宾客云集,但仍有诸多遗憾。一是交通不便。希望快速修通西江――欧利――朗利――朗良――凯里的公路,改善现有交通设施。二是景点尚少。到西江来唯一可观的是吊脚楼,过于单调。希望雷山县和西江镇与西江、方祥两村,合力开发“苗王城”雷公坪,增加景点,以强化西江的生命力。交通改善与“苗王城”雷公坪开发后,西江将更加兴旺,苗族文化将更加蓬勃发展。

上一篇:苗族风情 下一篇:红苗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