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傈僳族傈僳族文化正文

傈僳族的婚俗

发布时间:11-11-12

婚礼这天,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除酒内尽量享用外,男方家的人还一拨一拨地过来敬酒、劝酒,致使不少送亲者成了醉翁。送亲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觉得乐彩,甚至会成为美谈。

第二天早上,送亲的人们返回时,男方要托他们带一些酒肉给女方父母,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要请一老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 婚后数天至十多天,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门。回门时,新郎要带去猪肉、包谷粑粑、三脚架等物送给岳父家,同时要在岳父家帮助干十余日的活才能携手返回。返回时,母亲会送给做了新娘的女儿一只鸡、一口锅和镰刀等物,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

傈僳族历史上曾有摇篮婚配、互换婚和抢婚的习俗,但现在已基本绝迹了。

傈僳族家庭一般比较稳固,离婚的较少。如离婚,要请中间人,并刻木为证。离婚当日要杀一头猪,由中间人刻好木刻并洒上猪血和酒,然后男女双方对天盟拆,就算完成了民族习俗含义上的离婚。木刻上刻有中间人的人数,并由中间人保存,如遇任何一方后悔和否认,就可以出示木刻作为凭证。

烈酒与歌谣的祝福

自古以来,傈僳族人民对自由爱情与梦想生活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一代又一代的傈僳族人民,在追求平等自由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景观。傈僳族婚俗,就是其中一支灿烂的奇葩。傈僳族是一个尚酒的民族,在求婚、定婚、结婚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穿插着浓厚的酒文化色彩。

自古以来,傈僳族男女青年最喜欢的传统娱乐活动就是“瓦器”(傈僳族传统的集体牵手舞蹈)。因为傈僳族居住的地方地广人稀,只有在节庆的日子里,四村八寨的未婚青年男女才会聚集到一起。当忙碌完一天之后,人们在满天的星光下燃起熊熊的篝火,喝酒跳舞,对歌说笑。

有一句俗语,比较贴切地表达了傈僳族对“瓦器”的热爱:“下雪的时候,鸟群会下山;瓦器的时候,心上人会见面。”很多年轻人在这样的场合一见钟情,在互相试探性地对歌问答之后,进而用优美的诗歌语言询问彼此的家乡,算是确认身份,然后进入对歌的实质性主题。对歌的歌词一般以物寓意,讲究对仗工整,言词简洁,意味深长。歌词都是歌者即兴创作,旋律则通常是约定俗成。对歌的青年男女在几番问答之后,彼此有了初步印象。如果一方认为另一方不合自己的意,便会委婉示意对方自己不想与之深交;若对方仍然纠缠不休,则会引起集体歌战,男女双方到场的朋友都会加入进来。这是一个热闹的场面。因为所有的歌词都有贬低和藐视对方的意味,但是不能带有脏话,双方都以自己所能够想到的最精美的语言取笑对方,而自己又要保持风度,不可恼羞成怒。当双方僵持不下时,最后的调和者,也许是一个来自瓦器圈子的老年人。如果对歌双方情投意合,则会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并且耐心等待下一次集会的到来。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对歌仍然会继续,而歌词中自然就多了一些彼此关心和问候的话语。

在几番问答之后,已经相爱的人们会悄悄成双成对离开瓦器的圈子,到林间河畔、田间地头,互诉思念之苦、离别之情,并互赠礼物,以示定情。女孩一般会送一个亲手绣制的精美绣花“腊裱”(一种绣花的包),男子则会赠送一双手镯。这就是许多傈僳族青年男女结识的过程。他们是在精美的诗歌语言和优美的旋律中认识,并相互了解的。据说会唱歌的人找对象比不会唱歌的人要容易得多,所以傈僳族民间有一句俗话:“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有些傈僳族青年,在认识并相爱之后,会悄悄约定求婚的月份,然后由男孩回家请求自己的父亲,父亲转告母亲,再与家族中的长辈商量。在确定双方不是直系亲属后,请尼扒或者家族中的长者测算求婚的吉日良辰;等待求婚的女子,而在漫长的时光中独自幸福地静静的度过,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只是心里深藏着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秘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傈僳族的丧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