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建筑建筑文化正文

古代建筑

发布时间:14-03-05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建筑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发展、成熟,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形成了封闭而独立的体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工艺水平,蕴涵着深远的人文寓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后,还对欧洲建筑产生过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中国古人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建筑。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古人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来抵御寒冷和风雪;而在中国南部,建筑材料除土木之外,还包括竹子和芦苇,一些地方为避免潮湿并加强空气流通,房屋的下部还采用干栏式构造;此外,生活在山区的中国古人广泛运用石材构建建筑物,林区则经常使用井式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经了三次高潮,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三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的影响泽及后世。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都还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战火焚毁,一些历史久远的古建筑已经消失在中华大地上了,目前留存下来的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唐朝(公元7世纪)以后的。本栏目将分章介绍唐代以后的中国古建筑。

上一篇:陵墓建筑 下一篇:宋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