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建筑民族家居正文

回族民居建筑类型

发布时间:14-11-15

回族穆斯林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黄土建筑——窑洞式,另一类是砖石土木结构住房。

窑洞式民居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居住类型。窑洞是从原始洞穴演变而来的。因黄土有直立性强、易挖培成型的特点,故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便利用自然为他们提供的便利条件,稍加以人工改造,便使之成为适合人居住的窑洞。窑洞在建造过程中,用水量极少,也不像建造其他房屋时需要大量的木材、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很适合在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缺少砖瓦、木材的地方营造居住。同时,由于窑洞还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而被人们所喜爱。宁夏回族穆斯林选择这样的居住形式,也正是看中了这些优点。此种民居,多分布在宁夏南部山区一带。

居住在村镇的穆斯林,多选择平房或低层小楼房(主要多见于某些公路沿线)。平房相对楼房而言,它的造型变化多样,就屋顶形式来讲,就有平顶的,一面坡式的,两面坡式(俗称起脊房)的。坡顶因挂瓦,而被称之为瓦房。

在宁夏南部山区还可以见到一种俗称“高房子”或者“小高楼”的建筑,它就是在院落拐角处的平房顶上另行再加上一层小房子,有时候下面住人上面放杂物,有时则上面住人。它可以供回族老人静心礼拜诵经,以免受小孩或外人的干扰。

回族大多聚居于当地清真寺附近,自成院落,其民居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注重清洁卫生和环境美化,是回族民居的共同特点,每个回族家庭—般都备有浴室和吊罐(吊桶),可随时洗浴作大小净。许多回族家庭都因地制宜,喜欢在自己的庭院内栽种鸡冠花、牡丹花、石榴、夹竹桃一类的花草树木。

回民传统房屋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间数多少和质量优劣,根据各家人口与经济而有所差异。现多以长三间的正房为基本住房,左右两边增设厢房,围墙。正房三间,长3.6丈左右,进深(宽)1.2丈左右,正中一间前方设五尺空地,称院窝,左右两房称为耳房,用围墙相连,正房、厢房、围墙组成合院天井。室内装修,楼枕檩子分别为7棵和9棵,习惯多使用单数。

设院窝的正房为堂屋,为厨房兼客厅,是一家生活的中心,后房摆设碗框、电器等,正墙上喜帖(挂)阿文楹联。火塘通常镶在进门的左侧或右侧,以煤为燃料,室内清洁。耳房及楼上分别为家人卧室或存放物品,厢房作牛羊圈和放农用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