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人物正文

哈萨克族历史

发布时间:11-11-10

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先民早在公元前便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但较为详细的历史记载则是在哈萨克汗国建立之后。据东西方史籍记载,十五世纪二十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乌孜别克汗国,其汗为阿布尔海尔汗。1456年,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率领哈萨克人反抗阿布尔海尔汗的统治,向东迁徙,在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了哈萨克汗国。1468年,阿布尔海尔汗死,乌孜别克汗国解体,原乌孜别克汗国的领地和属民臣属于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在哈斯木汗统治时期空前繁荣,疆域不断扩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据史籍记载,哈斯木汗统治时期,完全统一了哈萨克各部,形成了地域广大的哈萨克汗国。当时汗国的人口已达100万,军队有30万。

1523年,哈斯木汗卒,汗国发生为争夺汗位的内讧。哈斯木汗之子马玛什虽然继承汗位,但不久被政敌所杀。后来,哈斯木汗的堂弟塔赫尔成为哈萨克汗国的可汗。此后一段时间是哈萨克汗国的衰落、分裂时期。

1538年,哈斯木汗之子哈克那札尔为可汗。他执政长达42年,巩固了政权,平定了内乱。这一时期是哈萨克汗国的中兴时期。

1598年,契戛依汗之子额什木继为可汗。他在哈萨克族历史上以“魁梧的额什木汗”而闻名于世。他即位后,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武力征服叛离者,使汗国重归统一。

1628年,额什木汗卒,其子杨吉尔即汗位。在杨吉尔汗统治时期,蒙古准噶尔部强盛起来,常侵入哈萨克汗国。杨吉尔汗和布哈拉汗联合共同抗击准噶尔人的进攻。这一时期,哈萨克汗国与准噶尔人之间发生过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在1652年的第三次战争中,杨吉尔汗阵亡。

杨吉尔汗死后,统治集团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冲突。较有势力的苏丹企图自立为汗,独霸一方。汗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680年,杨吉尔汗之子头克继为可汗后,即着手消除汗国的分裂状态,加强汗的权力和地位,维护各部落之间的团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汗国又出现安定统一的局面。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准噶尔多次侵扰哈萨克汗国。头克汗努力加强内部团结,反击外来侵略。1718年,头克汗去世,汗国内部又趋于分裂。准噶尔即在当年大举进攻哈萨克汗国。由于内部不团结,哈萨克伤亡惨重。

1723年至1728年,是哈萨克历史上被称为“大灾难的年代”。1723年,准噶尔大军突然袭击塔拉斯河流域的哈萨克部落,大肆烧杀掳掠。1724年至1725年间,准噶尔军队又攻入锡尔河流域,攻占哈萨克汗国的统治中心土尔克斯坦城。哈萨克人四散奔逃,流离失所,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这种局面延续了5年之久。

1755年至1757年,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族来自准噶尔的威胁。当时的哈萨克中玉兹阿布赉汁即遣使到伊犁与清政府接触,表示愿意建立朝贡的藩属关系。1757年6月,清军至阿布赉汗处,阿布赉汗在巴尔喀什湖东部的爱古斯河畔迎接清军,正式表示归顺清朝和朝贡,并要求遣使入觐。乾隆皇帝接受了阿布赉的臣服,并颁发了册封阿布赉的敕谕①此后,哈萨克汗国正式臣属清朝,建立了藩属关系。哈萨克三部历年贡使不绝,并与清政府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关系十分密切。

十八世纪中叶起,沙俄侵入哈萨克草原和原属清朝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1864年至1883年,沙俄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臣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住地区。1864年,游牧于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克烈12部,因不堪沙俄的统治和压迫,离开原牧地,迁入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区。1883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千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部分乃曼部落移入阿尔泰地区哈巴河县。此后,又有不少哈萨克族脱离沙俄,进入划界后的中国境内。至十九世纪中叶,伊犁、塔城、阿尔泰大部分地区成为哈萨克族的游牧地。一百多年来,哈萨克族为祖国的边疆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后,实行民族自治政策,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州、自治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27日,州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伊宁市,辖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和伊宁、奎屯两市,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7月17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