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历史正文

哈萨克族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及其发展(二)

发布时间:11-11-10

葛逻禄在哈萨克族人的故地替代了突骑施汗国后也曾盛极一时。葛逻禄原是居住在阿尔泰山和塔尔巴哈尔山麓的突厥部落之一。据希腊作家皮罗耶迈记载,葛逻禄在2世纪就居住在阿尔泰山麓一带,五六世纪他们臣属突厥语系的铁勒部。6世纪末,7世纪初,葛逻禄以自己最大的部落“谋落”之名被记载在唐朝的史书中。

葛逻禄人在766年以碎叶、塔拉孜一带为中心,建立了葛逻禄汗国,实际上是由谋落、炽俟、踏实力部落组成的大部落联盟。据唐朝史书记载,葛逻禄谋落部居住位宰桑湖与乌伦古湖之间,炽俟部居住在乌伦古湖西部一带,踏实力部在塔尔巴哈台。当时,葛逻禄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746年,唐朝授予三姓葛逻禄苾伽叶护顿阴波移健啜以左武卫大将军,员外置的称号。753年,因葛逻禄叶护顿田比伽擒获唐朝叛将阿布思,唐朝又封其为金山郡王,封其妻及母为夫人。

之所以在哈萨克族历史中特别提到葛逻禄联盟,是因为首先葛逻禄联盟的诸部及居地是被称为“哈萨克人居地”的“阿尔泰葛逻禄”;其次,原属于葛逻禄氏族联盟的炽俟部落是形成哈萨克族大玉兹的基础,谋落部落是形成哈萨克中玉兹,尤其是阿尔根部落的基础。

葛逻禄汗国建立之后,其臣属部落有:土克细、契厄勒、阿孜科契、卡拉什、加热克、阿尔根、巴热斯汗等,这就是说,这些突厥部落是用突厥语来交流的。在阿拉伯、波斯文史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在8世纪末,9世纪初,葛逻禄盛极一时,是畜牧业、农业和城市文明繁荣的汗国。“八世纪初,居住在楚河流域城镇的葛逻禄人成为向艾力夏克人传播知识的教师”。被誉为世界第二导师的著名学者艾卜·奈斯尔·艾力·法拉比就是出生在葛逻禄时期(870年,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所属的历史古城奥特拉尔),后在巴格达读书,继而闻名于世。因为在葛逻禄汗国时期,伊斯兰教已经在哈萨克大草原得到传播。据一些史书记载,葛逻禄汗国的叶护玛克迪于775~785年间接受了伊斯兰教.“十世纪,怛逻斯以东的诸城中确有大规模的回教寺的建立”。伊斯兰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播,使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建立了奥特拉里、托合巴克、斯弗得加甫、沙依拉木、塔拉孜等城市,商人往来不绝,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一切为葛逻禄时期突厥部落产生法拉比这样的大学者创造了良机。这时,从突厥部落、西突厥汗国、突骑施汗国时期就不断充实哈萨克民族成份,开始形成统一哈萨克民族的进程,在葛逻禄汗国时代更趋加快。

让我们再看看其他与哈萨克族有渊源关系的部族。乌古斯是其中的一个,这是在9~10世纪兴盛起来的又一个古老的氏族国家(《哈萨克苏维埃共和国通史》第1卷,1980年)的称谓。

据一些史书记载,乌古斯人是东突厥时代的耶马克和克马克部落的一部分,居住在窝甫和额尔齐斯河的中间地带,同属的还有巴齐多尔依莫和海拉克部落。在6~8世纪间“乌古斯部族由两个部落组成,即‘伯孜奥克’和‘乌西奥克’。而这个‘乌西奥克’为哈萨克族的三个玉兹奠定了基础”。

胡都达力·阿兰木在著作中说:“克普恰克地域的克马克人与乌古斯人同俗”。而乌古斯人游牧的区域均在哈萨克大草原范围之内。10世纪,大部分乌古斯人都居住在咸海和喀斯比湖附近的地域。

根据乌古斯人于9~11世纪,在与哈萨克族历史有关的重大事件中所处的地位,可以肯定它在哈萨克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在举世闻名的《乌古斯可汗的传说》这部史书中,反映的重大事件及部落氏族都证实了这一点。

克普恰克按照哈萨克系谱,是中玉兹六大部落之一的称谓。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它的称谓由来已久,是在整个哈萨克民族形成过程中起过特殊作用的部落。它在古代史料中被称为“呼揭”、“钦叉”,后来又称为“钦察”,再后来才称为“克普恰克”。

在公元前3~2世纪,呼揭部落是与乌孙、康居同时代的部落,是“居住在额尔齐斯河绿洲和那力木、哈勒突恩山麓的游牧部落”。可以推测他们就是在公元前4~3世纪以西向东迁徙的提格拉哈乌达萨迦人,也就是“戴尖顶帽的萨迦人”和“尖顶帽塞人”的一部分。从匈牙利人将克普恰克人称为“昆”来看,他们在公元前1~2世纪臣属于匈奴。

从艾不勒哈孜·花剌子米的著作《突厥系谱》来看,“突厥有著名的五个部落,即乌古斯、康居、克普恰克、哈拉西、葛逻禄”。而这五个部落的大多数被充实在哈萨克民族的部落里。著名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在乌古斯王朝如何命名克普恰克、葛逻禄等部落的称谓的片断中就足以证明它们与乌古斯部落有着密切的人种关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一般都将克普恰克和克马克部落结合起来研究。从史料来看,克普恰克部落的称谓早于克马克出现在史书中。759年的《莫英薜尔碑文》中记载,突厥克普恰克人统治了50年。据此可以判定克普恰克在西突厥时期,特别在后来的东突厥时期曾是十分强大的。当时的克马克大概臣属于克普恰克。伟大的学者马合木提·喀什噶里曾记载:“耶马克是突厥部落之一,我们认为是克普恰克……”

中国《隋书》记载,克普恰克曾居住在印地库什山脉至现在的阿富汗地域,即喀斯比湖一带。据历史学家艾不勒哈孜·艾勒·花剌子米记载:“从乌古斯可汗时期到成吉思汗时期,在顿河、额尔齐斯河、伏尔加河流域除克普恰克外,没有其他民族。他们在这儿居住了约四百年,所以这儿被称为钦察草原”。这说明在哈萨克形成统一的民族过程中,克普恰克、克马克部落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喀喇汗王朝时代是几个重要部落形成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时期。据国内外研究专著指出,喀喇汗王朝是由样磨、葛逻禄、乌古斯、乌孙、康居、咄陆、阿尔根、处月、回鹘、克普恰克、铁勒等部落组成。

喀喇汗王朝的疆域包括现在的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的大草原与河中地区及现在的新疆西部。喀喇汗王朝有两个都城,一个是现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城;另一个则是楚河河岸的巴拉萨衮城,伊斯兰教为国教。组成喀喇汗王朝的上述突厥语部落曾经充实了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和其他突厥语系的民族成份。在喀喇汗王朝时代,举世闻名的《突厥语大词典》和《福尔智慧》问世。

在哈萨克民族形成过程中,很早融入突厥部落的部族的就是契丹。契丹于10世纪建立辽朝,在1124年被女真人打败后,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向西迁徙,在今天的新疆北部及中亚一带建立了西辽。后来他们融合到当地的突厥部落的哈萨克人当中。

哈萨克民族在最初成为阿拉什集团并建立哈萨克汗国时,组成哈萨克族三个玉兹的重要部落,像乃蛮、克烈、弘吉剌惕、札剌亦儿、瓦克、篾儿乞惕等,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是居住在现在的哈萨克大草原东部和蒙古大草原的各自独立的汗国,并且具有城市文明、文字及管理汗国的可汗。而其他组成哈萨克族三个玉兹的部落,如克普恰克、阿尔根、乌孙、咄陆、康居、阿兰聊等,则居住在哈萨克大草原的北部、南部、西部及中亚一带,有的是独立的汗国,有的则臣属或者间接臣属于西辽。在这里还必须简述一下这些部落先是组成阿拉什集团,后来用哈萨克之名在建立独立汗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详尽地介绍了与哈萨克民族有渊源关系的古代民族和部落所建立的汗国,同时也介绍了构筑哈萨克部落并保留称谓的乌孙人、康居人、阿兰人、咄陆人、突厥骑施人及克普恰克人。现在我们将结合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述乃蛮、克烈、弘吉剌惕、札剌亦儿、瓦克、蔑儿乞惕等部落,再接着叙述他们是如何经历成吉思汗时期的统治,并最终建立哈萨克汗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