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古迹正文

鄂伦春自治旗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发布时间:11-11-09

经过实地考察,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发现的纬度最高、相对高度最高的冰臼群,规模最大的冰石河,最大的花岗岩基岩洞——嘎仙洞,最长的冰悬槽及最奇特的冰石柱等第四纪冰川遗迹。它的发现证实了鄂伦春自治旗及大兴安岭地区,在距今2百至3百万年的第四纪冰川早期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术界关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是否经历第四纪冰川运动问题的争论。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嫩江西岸,面积598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2%,境内有河流200多条及大量涵水、涵冰湿地,也是嫩江的主要水源地。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4月7日,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长江以北中华大地建立了北魏王朝——拓跋鲜卑人的发祥地。祖庙嘎仙洞位于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西9公里处,洞壁刻有公元443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派大臣祭祖的石刻铭文。

寻石人发现冰臼群

今年54岁的何振华,是一名奇石爱好者,家住鄂伦春旗阿里河镇西山脚下。在阿里河镇南15公里处的昆仑山上,突起一块62米高的石峰,当地人称其“大石砾子”,因为山体与地表呈80度角,很少有人爬上去过。1977年,何振华曾经攀登上去,惊奇地发现上面有许多像砚台般的石坑。几年前,他又爬上石峰,可一直没闹明白为什么石头上有这么多石坑。

2005年的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探索发现》节目,介绍中国“冰臼之父”韩同林教授以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发现的冰臼群。这些冰臼的特点是在花岗岩上,口小、肚大、底平。第四纪冰川学说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而韩同林教授研究的冰臼学说补充了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内涵。经过多年的科学考察和物理实验,冰臼遗迹学说已经完全被地质学家接受,并称韩同林为“冰臼之父”。韩同林教授介绍说,他们曾经对冰臼的形成做过大量的物理试验。用高压水冲击的石头,形成不了平底的状况。只有用冰块冲击,才能形成“臼坑”的效果。何振华从电视节目中终于找到了当地昆仑山“大石砾子”上形成石坑的答案。这一发现,仿佛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宝石。

鄂伦春旗冰川遗迹群浮出

何振华发现了冰川遗迹,自己激动万分。然而,村民们对此半信半疑。鄂伦春自治旗药监局干部崔越领,2007年6月与何振华结识。闲聊中得知当地昆仑山顶上有冰臼,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他觉得这种景观,与自己在嘎仙洞顶部看到的奇异石头相似。于是几个人决定爬上昆仑山顶考察。

2007年6月,崔越领将拍摄的图片和《鄂伦春自治旗发现疑似冰臼群》的文字稿件,向旗委书记侯言增做了汇报。侯言增看后很惊喜,说:“从未听人说过,这是一件大事,一旦确认将震惊世界。”

7月,侯言增带着几个工作人员登上险峻的昆仑山,查看并测量了冰臼群,当场发现冰臼近1000个,很振奋。随后,他让崔越领赶紧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系,尽快请韩同林教授来实地考察。崔越领很快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取得联系,并将图片和石头标本交给了韩同林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及韩同林教授看后非常激动,认为似冰臼。

8月,韩同林、陈尚平等专家抵达鄂伦春自治旗,开始对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托扎敏镇、诺敏河镇五处冰川遗迹考察,跋山涉水往返1000多公里,发现了大量并具有典型特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大兴安岭曾经历第四纪冰川

71岁的韩同林教授及69岁的陈尚平总工程师,先后来到阿里河镇、托扎敏镇、诺敏镇。通过实地考察,证实鄂伦春自治旗存在大量的冰川遗迹。

韩同林非常兴奋地说:“这是我国纬度最高、相对高度最高、地势地貌雄伟险峻‘冰蚀昆仑石’,并且石顶上有大量‘冰臼群’分布;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大的花岗岩基岩洞——嘎仙洞,洞口两侧峭壁上有数条见到过最长的‘冰悬槽’,山顶有冰川和冰蚀湖冲蚀的遗迹;这是我们见到过规模最大的‘冰石河’,周围地貌生态是国内最好的,有原始森林覆盖,还是阿里河的源头;这是我见到的最奇特的‘冰蚀柱’,它立在诺敏河U形谷的谷底河床里,上部冰蚀下部是水蚀,景象即奇特又壮美。”

据韩同林教授介绍,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南15公里处被当地百姓称为昆仑山上的“冰蚀昆仑石”,是古冰川对基岩进行了强烈的侵蚀、刨蚀、磨蚀作用下产生的。经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海拔687.3米,长约150米,宽约5至10米,南侧高52.7米,陡峭大约与地面呈80度角。北侧高62.7米,山体垂直。石质为花岗岩。在“冰蚀昆仑石”顶面上有大量冰臼分布。数量近1000个,小的直径5厘米,大的近7米,多呈圆形,少量不甚规则形。其成因为古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似滴水穿石方式强烈冲蚀下覆基岩产生。

韩同林、陈尚平等地质专家介绍,鄂伦春自治旗还发现下列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蚀丘陵。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大小不同的丘陵山地均属于冰蚀丘陵。其特征是山顶面平缓、圆滑,两侧稍陡。是大冰覆盖下的山体受到冰川铲刮、磨蚀作用下所产生的;

冰蚀湿地。河谷中一些较大的湿地和较多小湖泊分布的地区,均属于冰蚀湿地。它是由古冰川挖蚀作用所形成。冰川退缩后积水成湖大多已演化为湿地;

U形谷。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类似神指峡的大小河谷,谷底宽而平坦,两侧山体较陡,在剖面上呈U形特征的均属U形谷。U形谷是古冰川沿河谷流动对下覆基岩的不断侵蚀产生的;

冰川湖。该旗达尔滨湖等大小湖泊均属冰川湖,为古冰川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的掘蚀产生的;

冰蚀柱。冰蚀柱位于该旗诺敏河中。被当地称为“烟囱石”,高约15米,宽5米,长10米,是我国最奇特的冰蚀柱;

冰石河。冰石河位于大兴安岭主峰海拔1083米伊勒呼里山上,距阿里河镇105公里处,石质为火山岩,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由河谷中运移和堆积呈线状分布的冰川漂砾和冻融岩屑形成,其特征是“河谷”高于两侧“河岸”;

冰砾石。是大冰盖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砾石。砾石自身具有特殊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是与冰川作用有关的证据。如砾石似灯盏形,称“灯盏石”,砾石具有马鞍状称“马鞍石”等,在鄂伦春山川河谷中多处可见到;

条痕石。目前在鄂伦春自治旗仅发现一块,在诺敏河岸边。岩石为玄武岩,在光滑的磨光面上可见有不同方向的擦痕分布;鄂伦春自治旗发现的大量冰川遗迹,集合相邻区域的资料可以肯定,大兴安岭鄂伦春地区在距今2-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冰川规模属统一的大冰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一是鄂伦春自治旗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为争论了半个世纪大兴安岭地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从此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完全证实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正确性。二是鄂伦春自治旗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过程提供重要证据,为分析现代气候环境演化趋势和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保护森林及湿地更重要

鄂伦春自治旗冰蚀丘陵上的森林和U型谷中的湿地,是我国仅存不多、目前保护完好的地区,对涵养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东北平原及东亚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貌景观的发现,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是开展科普教育不可多得的教材和场所,也是发展当地旅游经济难得的契机。韩同林教授建议,该旗应把新发现的冰川遗迹及当地丰厚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有机结合,建立以湿地为主题的地质公园,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韩同林教授介绍说,鄂伦春自治旗冰川遗迹,是冰川运动给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大兴安岭地区经常出现大旱、大涝、暴雨、严寒,都是正常的事情。他呼吁保护好这里的森林植被和天然湿地,尤其要保护好这块当今中国最大的天然湿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仙人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