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鄂伦春族鄂伦春族风景正文

鄂伦春族民居—撮罗子

发布时间:11-11-09

仙人柱,鄂伦春语意为“木杆房屋”,汉语称撮罗子,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期居住的房屋。首先用两根“阿杈”(带杈的杆子)支起,然后把6根“托拉根 ”(搭在阿杈上的主杆)搭在阿杈上。顶端套上“乌鲁包腾”(柳条圈),在乌鲁包腾周边搭上20多根树杆,即为“仙人柱”的骨架。覆盖物分两种:冬天用狍皮和芦苇帘,狍包缝制成三块扇形的围子,芦苇帘压在围子上面。西南侧或东南侧留门,门帘冬季是狍皮做的,其他季节则用柳蒿枝条织成。顶端留空出烟,下雪天,为了防雪而盖上一块皮子。夏秋季多用桦树皮做成的围子“铁充沙”。布匹多了以后,开始用布覆盖。仙人柱里面的设备冬夏不一。

冬天,仙人柱里面的“奥路”(侧面铺位)是用木头做的三面围子,铺上草又铺上狍皮子。夏天,仙人柱里有“塔克达”(床),是由木杆制成,铺的是草和桦树皮。铺位里侧一般要搭一个木架,可放衣物及生活用品。地中央无论冬夏,都置火堆,用以取暖、做饭。锅一般吊起来,或用铁架、石头架起来。仙人柱内面对门的铺位是“玛路”,左右两侧是“奥路”。在玛路正中的高处往左数的几根斜杆上悬着四五个桦皮盒,里面供着“博如坎”((神偶)。“玛路”是男主人和男客人的席位,女人禁止到玛路上。两侧的奥路是家庭成员的席位。每个仙人柱后面都有一棵小树,树上挂的几个桦皮盒中供有各种“博如坎”,因此妇女不许到仙人柱后面去,也不许在后面再建仙人柱。一个乌力楞的仙人柱是排成一横排或弧形,而不能一前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