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傣族傣族历史正文

历代傣族区域的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12-04-01

史书所载的滇越是百越最西的一个族群,活动范围包括今云南西部德宏地区及缅甸南北掸邦的部分地区,《汉书·张骞传》又称之“乘象国”,是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必经之路。“乘象”和“役象”是越人的一大特征。《论衡》曾记越人役象说:“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唐代的《蛮书》亦记:“开南以南养象,大于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也”,“象大于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仍烧其粪”。开南在今景东,是当时南部傣族的腹心地带,辖区及于今西双版纳,说明唐代的傣族社会已经进入了犁耕农业时期。古代傣族养象力役或乘象出行、出战的习俗至600年前的史料中仍有记载。明朝三征麓川今德宏大部地区时便遭遇了思伦发叛军的“象战”,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记: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时思伦发悉举其众号三十万,象百余只以万人驱象三十余只逆战,其酋长跨巨象直前其酋长、把事、昭纲之属皆乘象,象皆披甲,背负战楼若栏木盾,悬竹筒于两旁,置短槊其中,以备击刺。阵既交,群象冲突而前,我军击之,矢石俱发,声震山谷,象皆股栗而奔,思伦发大败。”云南省博物馆藏有一幅清代时反映傣族生活风俗习惯的绘画作品--《乘象图》,说明傣族乘象的习俗至清代仍有保存。傣族先民自东汉以后又被称作“掸”,掸国就是滇越,云南境内的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等周边民族至今仍对傣族保留有这一称呼。掸国是傣族先民在2000年前建立的早期部落国家,对东汉政府有贡赋,是东汉的边境郡属国。《后汉书·西南夷传》对此有载:“永远九年公元97年,徼外蛮及掸国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解支,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明年元会,安帝作乐于庭,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印绶金银采曾各有差也。”

公元8世纪起,唐代时,南诏地方政权划出十赕、七节度、二都督统辖区内各部,其中的永昌节度辖区包括今德宏全部;开南节度辖区包括今西双版纳全境。至宋代大理国时期,傣族先民“金齿”、“芒蛮”、“白衣”仍归大理国管辖。

公元13世纪,元代在云南西部傣族地区设六路一赕,以德宏为中心设金齿宣抚司,以西双版纳为中心设彻里军民总管府,成为元初云南行省五大区域中的重要部分。

公元1384年,明代在西双版纳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在滇西设干崖、南甸、陇川等宣抚司,猛卯、路江等安抚司和芒市长官司等,在怒江以东设耿马安抚司、孟定御夷府等,在滇南景东、元江等地设府。公元16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辖区划分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傣语称之为“版纳”,始有“西双‘十二’的傣音版纳”之称。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南部傣族曾以西双版纳为中心建立了景龙金殿国,又称勐泐国。据傣文《泐史》《勐泐的历史》记载:“叭真于祖葛历542年公元1180年入主勐泐,遂登大宝,称景龙金殿国至尊佛主建都于景兰”《泐史》上卷称车里全境为勐泐;称首邑为景龙,傣语即黎明之都;中下卷则称全境为勐永,意即孔雀之国和孔雀之都。西部傣族以今德宏瑞丽江河谷为中心建立了勐卯地方政权。至11世纪,勐卯与勐生威、勐兴古、勐兴色三个傣族部落政权联合建立“果占壁王国”。至思可法时期,又建立了称雄滇西200余年之久的麓川王国,《百夷传》记其境域云:“景东今云南景东县在其东,西天古刺今缅甸白古在其北,八百媳妇今泰国清迈、清线一带在其南,吐蕃今西藏在其北”。

至清代,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仍承袭明朝设置,元江、景东、思茅、普洱等地则设流官治理。民国初年,设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1913年在德宏设置行政区,1925年将西双版纳改设车里、佛海、五福、镇越、象明、普文、卢山等七县。1932年又在德宏设置潞西、瑞丽、盈江、梁河、陇川、莲山等六个设治局。

各朝各代对傣族地区行政区域的设置,确定了祖国西南的疆界,加强和巩固了中原内地与边疆傣族的联系。同时,傣族也在这种历史进程中,与全国其他民族一道,共同抵御外族的入侵,反对民族的分裂,为维护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其分布上所处的通内联外的特殊地理位置,与中原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中原政府通过穿越傣族地区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与东南亚国家和印度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傣族地区成为通商的必经道和货物的集散地,丝绸、茶叶、土杂等物出境,换回宝石、玉器等特产,促进了当地和中原的经济发展。小乘佛教也经东南亚国家进入,在傣族地区扩散和发展起来,为傣族文化增加了更诱人的神秘色彩。而今,这种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更为兴盛,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继续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傣族简史 下一篇:历代傣族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