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侗族侗族人物正文

吴品仙

发布时间:11-11-08

吴品仙,2005年被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政府认定为侗族大歌歌师,2008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侗族,相传是古越人后裔,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这个古老民族天生与歌相伴。“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要做侗家人,先得唱侗家歌”。侗族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侗歌中,内容最丰富的就是侗族大歌,包含了侗族社会的历史传说、仪礼规范和生产、生活经验等。

据研究者考证,吴品仙所在的三龙村,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仍然保持着侗族大歌日常化的唯一地方。

没有指挥、没有伴奏,侗族人唱出的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合唱音乐——侗族大歌,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今年65岁的吴品仙,从5岁起就开始唱侗族大歌。小学毕业,她被选送到黎平县民间合唱团,因具有演唱天赋和深厚的侗歌演唱底蕴,随后被选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山寨吃公粮的人。

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吴品仙多次到人民大会堂演出。她当时唱的侗族大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的唱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侗族音乐资料。

1978年,吴品仙回家乡三龙乡政府任妇联主任,一边工作,一边向资深歌师学习,同时还向下一代传授侗族。

1986年10月,黔东南州组织了11人组成的侗族合唱团,首次赴法国巴黎,这种没有伴奏的美妙的多声部合唱震撼了欧洲观众,被国际音乐界人士赞誉为“闪光的艺术”。从此,侗族大歌开始享誉世界。

传播侗族大歌,传承侗族历史,让侗族大歌走出山外,为世人所知,吴品仙是见证人,更是参与者。

1996年退休后,吴品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侗族民歌事业上来,与吴学桂、吴美芳等当地著名歌师组建“三龙侗歌队”,举办业余侗歌班,培养出具有一定侗歌造诣的歌师10余人。从2000年起,吴品仙又担任三龙小学侗歌教师,为侗歌培养接班人。 与村里的一般侗族女性相比,吴品仙见到了世面,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再加上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渐渐地,吴品仙成为同胞们认同的歌师,并被当地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认同其传承地位。

“把民间认可上升到政府认可,其地位提高了,自身荣誉感增强了,社会影响力扩大了,这种把民间自发的保护与传承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的举措,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黎平县史志办主任石干成说。

据黎平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陆锦宏介绍,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是政府保护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县政府2005年认定的包括吴品仙在内的42个侗族大歌传承人,政府每年每人给8000元补助,用于传承活动经费。

尽管如此,吴品仙仍透出一丝隐忧。她说,如果没有了歌师,侗族大歌就会渐渐消亡。当前,侗族大歌传承面临一些问题,如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愿学歌。传统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现在有的学生学歌将歌词用汉字代,一些音不能准确标注,不能原汁原味地将侗族大歌传承下去。

陆锦宏说,唱歌是侗族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2000年以来,侗族歌师先后到了新加坡、芬兰、挪威、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演唱。

6月23日,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一行21人赶赴奥地利,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春季专场音乐会。这是侗族大歌首次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这次,吴品仙没有参加,但她的传承仍在继续。“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不管克服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要尽最大努力将侗族大歌传承下去,让侗族大歌唱得更加响亮。”吴品仙坚定地说。

上一篇:吴跃军 下一篇:杨长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