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布依族布依族文化正文

古老的布依族风俗——“扫寨”

发布时间:11-11-04

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位于都匀市南部的沙寨乡布依寨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布依族风俗———“扫寨”。

“扫寨”,这一奇异风俗流传于距离都匀市区58公里的沙寨乡凤啭河景区内,凤啭河景区集山、水、洞、桥、瀑、林为一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然而,就在这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中,原生态的布依族服饰,风俗,宗教信仰,点缀其中,相得益彰,确实吸引了众多的摄影人的目光。

“扫寨”,它以浓烈、古朴、神秘的方式表达布依人驱邪祈福、渴望平安、崇尚美好的心愿。相传。很早很早的时候,布依人的祖先遭受灾害的侵袭,全寨的青年男女就拿起武器,驱邪除魔,使山寨得到平安,使村民们安居乐业。从此,为纪念祖先的英勇行动,保护全寨的平安,村民们安居乐业。每逢纪念日和节日,寨子里的青年男子都要装扮成布依族武士,拿起刀枪,女王女们则装扮成女神,扫尽寨中的污秽,保佑风调雨顺村寨平安,驱除病魔灾害。

扫寨过程庄重神秘,是布依族风俗的一个缩影,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

在这里,你除了感受神秘,还可领略浪漫呢!那就是沙寨乡布依族的“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的牛郎会织女的日子,也是当地少数民族的“情人节”。沙寨布依族乡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们欢聚在沙寨情侣桥边,唱歌、跳舞,喜过情人节。

道师廖庆凯,其曾祖父廖如刚,法号智能的第四代传人。现有祖传大乘经、小乘经、金刚经、玉皇经等数十部。最早版本为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尚存有木制如意、玉牌、菩萨灵位,木刻符意托版和佛章、佛像等。

祭祀中,始终悬挂三清(太清、玉清、上清)巨幅佛像,即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像,观世音像和普贤佛像。两边分挂“十大殿”神像和神位。左边依次张挂送子观音符,爱情鸳鸯宪符、招财进宝符、集富迎祥符。右边依次张挂扫寨清宪符,招财进宝符、除恶去邪符,祈神拜佛符等数十张佛像。设立有两米多高的三保案,案桌安放三清小佛像和三保佛像,案前摆放供品。焚香燃烛,烟雾缭绕,海螺号角起奏,鼓乐齐鸣,声势浩大,十分气派。

祭祀中,道师要进行踩犁盘、打粉火、上刀山及下火海程序,以示道师的法力无边,法镇邪魔。

观看踩犁盘,执事者将犁盘放在烈火中烧红,道师祭过水碗后,赤脚踩踏烧红的犁盘数次,只听吱吱的炮烙声和袅袅熏烟,观者无不吃惊扎舌。

观看上刀山,执事者先将一根约五六米高的木柱直立于地上,柱上横固36把打磨晶亮锋利、刀刃朝上的钢刀,道师祭过水碗后赤脚踏着刀刃,舞动向上攀登,直至顶峰,盘坐批盖符章,颂念经文,观者无不为之捏汗。

观看下火海,执事者在地面上铺上白纸,将36个碗分别将36个鸡蛋盖于白纸上,然后堆放百余斤木炭点燃烧木炭,直至大火通红,道师祭了水碗即赤脚往熊熊烈火而过。

随后取出火中鸡蛋,将鸡蛋分给在场的男女老少,说是少者吃了消灾免难,老者吃了延年益寿,吉祥如意。

丰富的布依族文化生活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沙寨乡过去曾是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老大难村”,近年来,乡里组织的文艺、宣传队和布依山歌队将文明新风、远古的“扫寨”内容编入文艺活动中,利用节庆和假日期间宣传,如今每逢锣鼓一响,乡里的老人、小孩、青年妇女便成群结队地往“扫寨”广场赶。乡长告诉笔者“过去乡里有70%以上的青年人喜爱参与赌博,自从乡里组建了布依农民“扫寨”,不少青年走下赌桌加入到农民山歌文艺队和秧歌队中来,赌博、打架斗殴等现象逐渐减少“。布依民歌队有40多个青年人,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就为中外游客表演布依风俗和山歌30多场,既增加了收入,又满足了村民的文化需求,沙寨乡的布依族龙灯、花灯、旱船、秧歌、山歌历史悠久,为挖掘古老民间文化、发展旅游,还邀请市旅游局对青年男女进行培训,文化部门进行指导,把古朴的布依族“扫寨”打造成为民族旅游品牌。目前,沙寨乡有10支龙灯队、秧歌队,布依婚俗队、随时可为游客献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布依族文化风俗将会跟随贵州旅游发展步伐,在乡村旅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布依族婚俗 下一篇:布依族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