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安族保安族文化正文

保安族与保安腰刀

发布时间:12-11-01

保安人的肉食主要以牛羊鸡肉为主,忌食猪、马、驴、骡和其他凶猛禽兽之肉,忌食一切未经阿訇宰杀或自死的动物。

至于保安族的手工业,自然要提到“保安腰刀”。“保安腰刀”是保安人在大河家这块昔日杂草滋生的荒草野滩上创造的文明,对于保安族来说,其意味可谓深远。一方面,它始终贯穿着保安人的经济生活,成为保安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各类“保安腰刀”的式样、煅造技艺、方法以及修饰手段无不反映着保安人所经历的历史背景、思维观念以及文化价值。迁居大河家以后,保安人之所以再启炉灶、重操打刀旧艺,最初还是因为生活没有着落,只能借此维持生计。但当时由于腰刀生产活动一般只限于家庭作坊,很少有雇工的情况,比较普通的是招收学徒,并且师徒关系一般也不出亲戚、亲属的范围。徒弟拜师学艺,一般需三、四年时间,头一年只是干杂活,不传技术,不给工钱,以后才慢慢传技艺。学徒出师后,如果要另起炉灶,必须得到师傅的同意,否则,师傅可以将其炉子打碎。此外,刀匠中有少数人对技术是保守的,一些关键性的手艺历来都是父传子或兄传弟。

建国以前,打制腰刀是保安族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保安族聚居地从事打刀行业的有110户,专业打刀匠约有120多人;建国后,“保安腰刀”的生产曾两度走过集体化道路,分别在甘河滩、高李建成二个大队腰刀厂,但很不景气;“文革”期间又被视为“弃农经济”、“工匠单干,搞资本主义”而加以禁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保安族群众继续生产“保安腰刀”,各地相继建起民族刀具厂。集中技艺较高的工匠,添置新的生产设备,组织批量生产,工艺由原先的手工操作还渐向半机械化发展,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因此,保安腰刀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多次在首都举办的各民族工艺品展览会上参加展出。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一次外事活动中,将“保安腰刀”作为礼物馈赠给外宾。

传统的“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多达40多道。在诸多工序中有两道是至关重要的,即在锻打刀坯时加钢和炼烧以后的沾水。这正是衡量刀匠技艺的关键程序,也是“保安腰刀”的精髓所在。由于在加钢淬火,刀体修饰等方面的技术日渐精湛圆熟和多样化,“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得以不断增繁,相继出现了“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双落”、“满把”、“扁鞘”、“珠算刀”、“鱼刀”、“西瓜头”、“马头刀”等。